首页 其他 天下长宁
第九百五十八章咱们都去
本章字数:3657 更新时间:2025-04-20 07:22:02

长安外,十五里亭。 尚青竹顺着官道外的斜坡走上来,站在这能一眼看到长安的城门。 但这亭子修在这不是为了眺望长安而用,是为了眺望长安外。 亭子修的位置极好,送客专用。 送客到了这,已是情义深重,站在可以一直看着客人走远,是情义悠长。 楚伯来跟着他走上十五里亭,他也没有看向长安。 这一路上他天天盼着到长安,真到了之后第一眼忍不住的却是回望。 尚青竹问:“看什么呢?” 楚伯来回答:“东北方向。” 尚青竹问:“来时路?” 楚伯来摇头:“看人。” 尚青竹没理解。 楚伯来说:“还记得前几日你不停嘲笑我么,只因为我醉酒留书......谁见幽人独往来,你笑话了我好几日。” 尚青竹:“我现在道个歉,笑话你几日确实有些多了。” 楚伯来:“没多,挺好......我一直矫情的以为,是我这样的人在孤独前行,在在黑暗中砥砺奋进。” “可到了长安城外回头看看辽北方向,我忽然间醒悟过来,谁见幽人独往来......不是人在黑暗之中的孤独,是在光明下的孤独。” 尚青竹皱眉:“又矫情什么了?” 楚伯来:“叶明堂是辽北道人。” 尚青竹心里一震。 然后默默的点了点头。 楚伯来朝着东北方向抱了抱拳:“走到这才醒悟过来,原本背负起来重任的早就不只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了。” “大宁二十年来我总觉得年轻一代不如我们,也曾不止一次说过大宁年轻人若如此那真是江山不幸。” “有时候想想我们这一代人真是......难搞,拼了命的让下一代人从一出生就过上好日子,然后还要嫌弃他们没吃过苦。” “甚至有事没事就拿吃苦来教育他们,他们若不能感同身受,还要责怪他们不懂事......” 楚伯来看向尚青竹:“你有孩子了吗?有的话要引以为戒。” 尚青竹道:“这得记下来。” 楚伯来感慨了好一会儿。 他说:“又怕孩子过苦日子,又想让孩子能吃苦,创造了他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还怪他们太无忧无虑。” 说到这他问尚青竹:“我们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尚青竹道:“这么说的话倒也不是一般的过分。” 楚伯来笑了笑:“江山代有才人出。” 尚青竹:“咱也没骚一百年。” 楚伯来瞪了他一眼。 尚青竹道:“谁要是能风骚一百年,那可真了不起。” “别想着一百年的事了。” 楚伯来迈步走出十五里亭:“这二十几年来能见到新一代超过我们这一代,比自己风骚一百年还要满足。” 尚青竹跟着他往下走:“你要是在辽北道的时候那么信得过叶明堂,就不会千里迢迢的往长安跑了吧。” 楚伯来尴尬一笑。 倒也不能解释什么。 他确实有些不那么相信叶无坷,倒不是不信叶无坷的为人,而是不太信任叶无坷的能力。 还有就是......这可是我穷尽数年之功才得来的成果啊,不能随随便便交给别人。 他就是想当面见到陛下,见到大将军。 当面说一声......咱当初的老兄弟们,不是都变了。 这当然也算是一点私心。 尚青竹当然知道他这点私心,当然也理解这点私心。 但他嘴巴上是不饶人的。 “你查到的那些东西若是交给叶明堂的话,其实他在辽北查案也会省力些。” “住嘴!” 楚伯来道:“到了长安抄一份送去辽北。” 尚青竹:“那你得自己掏钱,大宁的军驿往来不花钱啊。” 楚伯来:“我要是打得过你......” 尚青竹:“呵呵。” 他一边走一边问:“如果将来见了叶明堂,你怎么和他解释?” 楚伯来:“我不见他我解释什么,他回长安我就走,他去哪儿我不去。” 尚青竹:“那你可真厉害。” 楚伯来:“丢得起的人还是丢得起的。” 尚青竹愣了一下,然后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屁话!” 从十五里亭到长安城门,真的是十五里。 他们走的很快,这十五里是他们回长安这一路走的最轻快的一段了。 从长安城门到未央宫没有十五里,可是这一段路却又变得艰难起来。 楚伯来越靠近未央宫脸色就越是有些发白,这个曾经在战场上从无惧意的老将竟然紧张的一路都在搓手。 手心里的汗水,时不时的就得在衣服上抹一下。 尚青竹想笑话他,却被那冷眼女子一个眼神就吓退了。 到了未央宫外的时候楚伯来脚步停住,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他朝思暮想的人。 大将军唐匹敌。 依然是那么风采无敌,在宫门外负手而立。 楚伯来一见到唐匹敌那原本有些发白的脸色就立刻红了,激动的有些抑制不住身体的颤抖。 他快步跑过去,然后撩袍跪倒:“属下楚伯来,拜见大将军!” 唐匹敌伸手把楚伯来扶起来:“这一路辛苦。” 楚伯来连连摇头:“为大宁做事,不辛苦。” 唐匹敌示意他跟上:“陛下已经在等你了,我在御书房里坐不住便来外边等你。” 楚伯来道:“多谢大将军......” 他话还没说完,唐匹敌将他的客套打断。 “你的事张汤刚与我说过,这些年我不问朝政不理军务,对你们老兄弟也照顾的少,我有很大责任。” 楚伯来刚要说这些怎能说与大将军有关。 唐匹敌继续说道:“把你们当兄弟我就该知道,就该管,可我这几年执迷于远离朝堂,索性什么都不问了,你们不只是把我当大将军,也把我当大哥。” “作为大将军,我没能把你们都照看好,分派出去之后便不闻不问,这是我的错处。” “作为大哥,你们家里发生了什么我却不知道,逃避的多了也就变得人情寡薄。” 唐匹敌微微摇头:“是我对不起你们。” 楚伯来道:“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都不是小孩子了,哪能事事处处还都要让大将军分心照顾。” “大将军没有错,如果不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我也还没能完全理解大将军此前安排我们分散开的深意。” “即便大将军已经远离朝堂,即便大将军已经不问军务,可因为我们曾是大将军的部下,我们要面对的自然就更多些。” “如尉迟万年那样,如很多人那样,在金钱利益面前就撑不住了,这些事就算大将军过问也没用。” “大将军不可能如看护孩子一样一直看着我们......” 唐匹敌心中满是愧疚。 很多人后来心有怨恨,确实是因为他的私心。 他早早就想到了作为他的部下以后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他没有和老兄弟们说清楚。 看看叶无坷在西蜀道处理的那些事,就能想到他唐匹敌的老部下会面对什么。 再想想看尉迟万年在辽北的胆大妄为,也能想到那些老部下可能走什么路。 似乎是感受到了唐匹敌心里想着什么,楚伯来语气诚挚的说道:“大将军就算什么都教我们了,什么都照顾到了,该发生的事一样都不会少。” 唐匹敌知道会是这样,可他有责任就是有责任。 大宁立国二十几年之后依然还有叛乱发生,刚立国的时候又是何等的内忧外患。 西蜀道那边旧楚势力猖獗,控制了那么多地方官员。 他们也能控制那么多唐匹敌的老部下,只用一句凭什么坐江山的不是唐大将军就能引起不少共鸣。 若再多说一句凭什么你们不是王公勋贵,那引起共鸣的人就会更多。 很多人都觉得,当初跟着大将军若是在江南自立的话一定能夺取江山。 唯有唐匹敌深知,就算他有天下九分力而陛下只得天下一分力,那他也不可能是陛下的对手。 而对于中原江山来说,他就算能做皇帝也远远不如李叱做皇帝。 看看现在的大宁,才二十几年,天下已无饥寒交迫之事,更无战乱频发之苦。 若唐匹敌在江南自立,与陛下南北抗衡,那中原现在还是一片战火,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而黑武和域外诸国都会发力,恨不得中原分裂成几十个小国连年征战才好。 真如此,哪有现在的大宁可直接叫板黑武的实力,哪有现在的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唐匹敌永远都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只是后悔自己没有把道理和老兄弟们讲清楚。 而楚伯来则很清楚的很,这道理他们其实都懂。 只是......道理压不住贪心。 “如果当初我多说一些,不是因为担心被人说把持兵权早早草草的把你们分派出去,至少能救一些。” 唐匹敌的眼神里,难掩悲伤。 楚伯来道:“不是我驳了大将军的好意,而是我知道大将军把道理讲的再透彻也没用。” 他看向唐匹敌:“大将军你看徐绩在辽北道的经营,有几个做官的能逃的出那样的收买拉拢。” “大部分人做了官,地位高了,就喜欢被人逢迎,这天下又有几人比商人更懂得逢迎?” “这些事都避免不了,大将军不必自责......” 他努力笑了笑:“能明白这些道理就不会犯错,不明白的劝也劝不住。” 唐匹敌道:“还是因我自私,为了撇的干净,不想授人以柄,不想惹人口舌,我躲的远远的,故意不与你们往来。” “现在想想,着实后悔......若我能坦荡起来,如皇后对待廷尉府那些功勋旧臣一样为你们找个安置,大家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次见过陛下之后,你就随我去西北吧......我在西北挑中了一块好地方,我会把家眷都带过去,若你们愿意,也都带着。” “我知你心中伤悲,知你痛楚,可你也该多想想你还不算老,还可以娶妻生子,还可以教导出来好的传人。” 唐匹敌停下来。 他看着楚伯来认真说道:“我打算在西北为大宁练兵,渡尽劫波的兄弟们愿意来的都跟我来,咱们就算不领官职,不要显爵,但兄弟们都在一起也快活。” 楚伯来立刻大声说道:“只要能和大将军在一起,什么官职什么爵位我不在乎!” 唐匹敌忽然伸手,抱了抱楚伯来。 “让老兄弟们都聚在一起,咱们在西北一边教教年轻人怎么能把兵当好,一边还能热热闹闹的生活。” 唐匹敌道:“我已经奏请陛下,陛下还把我骂了一顿,因为这事陛下曾与我提过,是我坚持不做......出了这么多事,陛下也把我骂的醒悟,心中坦荡何必在乎人言人语。” 他深吸一口气。 “西北那边天高地阔,最主要的是酒够烈......” 他看向前边已经没多远的大殿:“你不知道陛下说起这些的时候有多羡慕......他是真的羡慕。”

0.5246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