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帝国传说

作者:飞天大鹏 | 分类:历史架空 | 字数:0

第4章 发芽的种子

书名:帝国传说 作者:飞天大鹏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5-18 17:55

第四章发芽的种子

崇祯三年九月,秋收的季节。

放眼云南秋收,农民忙的不亦乐乎,最起码粮食还是有收获的,农民也就指望着这收来的粮食,维持下一年的生存。运气好一点的,还有余粮可以多添置一些东西,差一点的混个温饱不至于饿死。

沐王府收的地租比较公道,只是产粮量的三分之一,虽然多了些。但相比收地租上交产量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地主。沐王府要好的多……

在沐王府下面种地,还是有活路的。这也是沐王府也有不法行为,侵占私田,土地兼并而不召百姓记恨的源头。毕竟这个年代阶级划分还是明确的。(这个年代小官告大官,先治你一个大不敬的罪,你再说你的冤屈。更不用说没有话语权的小百姓。生而为民世代为民,图个衣食住行无忧,或许就是当代百姓的理想吧!)

两百来年的经营,说沐王府在云南是土皇帝也不为过。大明各个行省都有藩王驻守,唯独这云南是沐王府说了算。明太祖朱元璋、成租朱棣都有派自己的儿子来云南就藩,只是一山不容二虎,都失败而退出云南,留下沐王府一家独大。

虽说后来逐渐削弱的沐王府的权利,如今云南也有大明的巡抚,但名誉上还是受沐王府的管辖监督,加上沐王府黔国公世袭云南总兵官职务,权利不能说不大。巡抚朝廷大员再厉害在云南也是属于流官,来了一个又一个,沐王府在云南可是岂立了两百年。

所以来云南的高官大多都不愿得罪沐王府。只要沐王府不是干起谋反大动作,历来的云南巡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会给自己找不痛快。当然只要朝廷号召,沐王府是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沐王府忠于大明是共知,也是大明皇帝放心的原因。

当阮鸣把秋收后在昆明修路疏通河道的事,给云南巡抚胡耀说了之后。这位胡巡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说一切需要官府出面的,只要支会一声就行了。事情是想象中的顺利。

沐王府比往年更忙,之前的人员出走,加上要在昆明大兴土木,前期勘测需要不少人手。要整理收集佃租,核算派王府护卫前去收租。整个沐王府犹如街市挤挤攘攘。

也时常发生王府护卫和进王府汇报人员产生冲突。毕竟王府护卫要保护王府的安全,对于陌生人还是要再三盘问的,矛盾时常发生。

有几次沐天泽去议事厅询问进度的时候,这个一句那个一句,弄得沐天泽是头昏脑涨。所幸沐天泽想了一个办法,在离王府不远处,选了两处大一点的房产,搞了个工程厅、财政厅。

在沐王府西的一个房产门口挂一个工程厅的牌匾。派出沐王府一个小旗五十人驻守,宣示是沐王府产业。厅长由王志负责,找了两个懂行助手为副加上几个要员就在工程厅来进行昆明各地带各个河道的前期勘测,及制定后期的施工方案。

在沐王府东的一个房产门口,挂一个财政厅的牌匾,派出沐王府一个五十人小旗驻守。由沐天泽一个远方堂叔沐远任厅长,也是一样的两个副手,加上几个会算账的要员,算是组成了财政厅。负责统计收租和为后期丈量土地的统计做准备。

在王府设一个议事厅,由阮鸣任副厅长,主事人当然由沐天泽担当了。每十天管事厅长都要往议事厅汇报,没有大事就没必要到王府瞎晃悠浪费时间。议事厅在整理各处上报的问题,小事都由常驻副厅长阮鸣主持商量决定,大事上报沐天泽拿主意。

这样分工明确,极大的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避免了大多人都不知道要干什么,混一天算一天的思想。其他以前几个没有分到要职的管事,虽失落但也积极表现。从沐天泽做事言出必行的风格,早就不在把沐天泽当成一个孩子看待。也知道沐天泽点子多爱“搞事”。不知道哪会搞出个新厅长,没准就落到自己头上,想有点作为的都争相表现。

对于外界大多人来看,沐王府搞出的两个厅挺新奇的,常常驻足观望是干什么的。当巡抚胡耀在得知是年仅十岁的沐天泽搞出的玩意,还以为是小孩过家家。出于巡抚的职责,还是和沐王府要在云南修路疏通河道,一起上报给远在北方的崇祯皇帝。

哪知崇祯皇帝在得知消息后,下旨褒奖了沐王府拿银子治理民生的举动,沐天泽搞出的什么厅,压根崇祯都没在意。胡耀也乐得清闲,只是他不知道。后来沐天泽又搞出的过家家玩意儿,架空云南的官府,云南只认沐天泽的厅,不识巡抚衙门,这是后话。

…………

忙碌的日子总是会显得时间过得快一点。秋收过后在沐王府也发出召集百姓修路疏通河道的消息。当听说每天中午管顿饭,还有十个铜板拿之后,省府一带的百姓忙完收秋,又拿起自家的扁担箩筐,有条件的推起自己家的独轮车,哄哄火火的加入修路、挖河,修水渠的大军中。

以前都是属于徭役是任务,现在是自愿。又有哪个傻子有钱不拿!十个铜板年成好的时候,可以买两斤粮食了。刚开始大家不信抱着试着的态度,只是每天吃的粥煮的黏糊糊的,比自家的都好。干了一天也真的有铜板拿。

淳朴的百姓是感恩的,深怕自己干少了。不看那有的二混子,浑水摸鱼的,被巡视组发现,就取消资格。这黄灿灿的铜板你就看别人拿吧!

有眼光长远一点的,就不拿每天的报酬。因为干一天活可以抵来年两斤粮食佃租的粮票,北方连年天灾,粮食一天一个价,还是等后来粮食在手才心不慌。导致后来大家都要粮票不要铜板。

虽然沐天泽还没有正式承接云南总兵官的印信,但省府指挥卫的指挥使刘兴还是要卖沐天泽的面子的,调出两个千户的兵力维持省府各处秩序。忙碌中的一些山民唱着山歌,引来干活百姓的叫好。百姓有盼头,昆省府有活力。在四季如春的云南,显得更生意盎然……

“不行,我不同意成立什么教育厅,沐王府不是官府,不是朝廷的银库。这么干下去沐王府会完的。”沐远强烈的反应弄得是脸红红脖子粗的。引起了其他的厅长管事的赞同。

原来这又是沐王府议事厅在开每十天的例行会议,沐王府主要管事都在场。

两个月的磨合,在议事厅形成了会中各抒己见,可以激烈讨论,统一可行方案。会后保留看法执行可行方案。

虽说吃不了沐王府的大锅饭,但这两个月来,沐天泽给办好事办实事人的好处还是不少的。之前任命的两个厅长王志、沐远,沐天泽当众许诺每人每月银子二十两的报酬。要知道县令一年才几十两的粮饷(当然是明面上,暗地里县令贪污多少就不知道)。

至于争论的是,沐天泽想成立一个教育厅,收容整个云南以及云南周边十二岁以下的孤儿,统一抚养教育。

沐远都腹诽沐天泽是个十足的败家玩意。今年收上来的十几万石粮食,沐天泽让囤积起来,算是暂时无收入,投入可不小。先不说大兴土木动员百姓花的几万两银子。

沐天泽上个月搞得什么对西方火器感兴趣,派了一个队的人去两广寻访什么所谓的火器专家,。以及招收打造优秀火器的工匠,又两个小队远赴江南、北去京城,都各自带去几千两银子上路。

自己刚任厅长那会,要打造什么兴民山庄。这哪是什么要建山庄,这建好了就是相当一个城的大小了。还好是慢慢建造,到不是那么急。还什么兴民山庄,圈了葫芦口一个镇建山庄。

沐天泽还找了几十个快要入土的老头,白养着让种几亩地。看怎么粮食种产的高,什么时候种最合适。找一群优秀铁匠木匠去研修农具?说什么怎么质量好怎么翻地快怎么搞。

算上沐王府两百年才积攒几十万两白银,半年不到花了十几万两,将近库存的四分之一。心中暗自想到:“沐天泽要是自己儿子,非把他打死不可。好歹都是一个祖宗下来的,祖业也不是这么个败家法吧!”

同沐远想法一样的不在少数,最起码阮鸣算一个。他也看不懂沐天泽搞得什么名堂。只是没有沐远管银子来的那么直接,反对的那么强烈。和几个管事同样持反对意见。

王志剩下几个人,看不出沐天泽的用意,但觉得沐天泽不是没有想法的人。就保持中立。

坐在主位的沐天泽,也不生气,乐于见到激烈争论的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接着道:“我只是想要发芽的种子。”

看到大家的疑惑,沐天泽接着解释道:“你们可能都疑惑,用白了头的老翁种地,你们可知他们有着多年丰富的种地经验,如果他们验证,更明确的得到什么时间,雨水地形产出的粮食高。我不多说高出多少”

顿了顿沐天泽伸出五根手指说道:“每亩多产五斤。”然后又看着沐远问道,统计上来我们沐家省府有多少亩地。

沐远没想到沐天泽问他,和身后一个副手嘀咕两句然后说道:“已经整理丈量的出来的是十万多亩。”

听着沐远说完,沐天泽接着道:“我们就拿十万亩算,每亩多产5斤,十万亩是多少?”

沐天泽看了看众人,不待众人说话直接说道:“是五千石,我们用这看不起起眼的五斤粮食,只是养你们所谓的老头,这样算你们觉得值不值!”

说的沐远几人低下了头,站在沐天泽身后的阮豹见惯了,一个十岁的孩子把十几个几十岁人说的羞愧难当的画面,见怪不怪。还嘚瑟自己聪明,站在沐天泽身后。不知不觉又想着沐天泽说以后会有百十人让他管着,幻想着那时是何等的威风……

沐天泽容大家想一会,接着又道:“同理我要的也是各方面可以多出来的这五斤粮食,我要的是可以发芽的种子,种子发芽它会变大,发芽了的种子才会有收获果实的希望。我希望你们把目光放的在长远一点。你们回去也都自己想想。”

不知觉中沐天泽慢慢变得让大家信服。有时候沐天泽说出来的话,当时难以理解。理解后才发现沐天泽看的不是一年两年。

王志研究过沐天泽,都不知道这个十岁孩子脑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对于他沐天泽的思维是跳跃式的,或许只有照办是最好的方式。

一上午的讨论事情也说的差不多,告别众人。沐天泽领着阮虎、阮豹开始了他每日的读书练习武艺,到了晚上他总会找到一些杂文各地人文趣事去读,只要感觉有用,他总会花精力去想去研究,只是一个人在前行的路上太孤寂,也太无趣……

慢慢人生路,以后会怎么样?沐天泽自己不知道。沐天泽说他想要发芽的种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个发芽的种子。

沐天泽知道出生沐王府的他,注定起点更高。他要更好的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自己这颗种子开始发芽长得如参天大树般,摇曳在整个天地间。

梦境中历史的长河,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何方。慢慢的想通了他不在纠结以后的大明还是以后的大清。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辐射去改变一个不一样的省府,不一样的云南,不一样的大明。

蓦然间他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这样等到老的时候,他坚信自己会有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也坚信他会走过一个个辉煌的路程。他也知道未来的路有险阻,但此时他的勇气、他的信念是那么的执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