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而来赏枫的人络绎不绝,半个秋天,丽山一直很热闹,自然,刘书也在这里说书赚了半个月的钱。
丽山城离丽山并不远,且之间修了很宽敞平坦的官道,交通很方便,所以不仅是外地人,就是丽山城的人也经常来山中游玩,更有文人剑客来此相聚游玩,曲水流觞等等。
住在丽山的刘书也经常前往丽山城,无他,城中好赚钱,自己当过酒馆的小二,镖局的跑腿,铁匠铺的学徒等等,这些活还能赚些小钱,足够自己和老人生活下去。
直到老人教刘书读书写字后,为了更好学习读书写字,刘书便在丽山书院寻了一洒扫的活,当时能被书院选中,也还是书院的管事看刘书能写几个字,觉得刘书是上进之人,便破例收了刘书这个小小瘦弱少年。
因此刘书也异常感激这个书院管事。
不要半个时辰,刘书就赶到了丽山城。他是跑过来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打湿了。
进城后刘书直接去往良春客栈,在这里可以打尖住店,也是刘书当小二的地方,很是熟悉。
这里的掌柜姓钱,叫良春,是个白胖的中年男人,他总是坐在前台,每天笑呵呵接待客人,由于他的能言善辩,和客栈里的食物物美价廉,这里的客人一直很多。
刘书刚进门,就听见了钱掌柜的大嗓门:“呦呦呦,这不是刘书嘛?这可是丽山书院的读书人啊。半个月没来我这了,咋了,贵人事忙啊,你家老头子不馋我家的烧鸡了?”
听着钱掌柜的阴阳怪气,刘书并不气恼,因为钱掌柜是个心善的人,是他收留了当初形如乞丐的刘书,还给了他一份正经活计,是自己想读书认字才离开良春客栈的,当初钱掌柜是真心对刘书好的,刘书心里记着,所以他一有空就来客栈帮忙。
“钱叔,我最近上午在丽山说书,下午要去书院,所以没时间过来了。”
钱掌柜撇撇嘴,喊:“王富贵,王富贵。”
一个精瘦的小伙子高声应道:“掌柜啥事啊?”
“去打包个烧鸡。”
刘书赶紧说:“两个,两个。”
钱掌柜看了刘书一眼,对王富贵说:“两个。”
“好勒。”王富贵转身前往后厨。
钱掌柜问:“咋了,你终于舍得花钱吃烧鸡了?”
“我给书院管事带一个,他也爱吃。”
钱掌柜顿时不乐意了:“咋没见过你给我带东西呢?”
“我这不是囊中羞涩嘛。以后我多来给您干干活。”刘书不好意思挠挠头。
钱掌柜不屑:“我一个大客栈还没个干活的人?看到王富贵没有,我新收的小二,可比你机灵,也舍得使力气。”
这时候王富贵提着烧鸡过来,听到掌柜夸自己,黑脸一红。
刘书看到钱掌柜也有些不好意思,就把数好的钱放在桌上,拿着烧鸡边跑出去边说:“我明天来帮忙。”
钱掌柜扯着大嗓门喊:“明天把后厨的柴都给我劈完。”
“好的。”刘书的声音传来。
王富贵问:“掌柜,他是谁啊?”
钱掌柜叹了口气:“以前的小二。”
“前辈啊。”随即,王富贵陷入沉思,片刻后,“那我今天不劈柴了吧。”
钱掌柜大怒:“你这个懒货,你看看人家,多有朝气,朝气知道嘛?”
“朝气是啥啊?”王富贵不解。
钱掌柜愣住了,这个词是他听那个书院管事评价刘书的,觉得评价刘书很合适,但并未深思,一下被问住了。
他想了想说:“朝气啊就是为了更好得活着不断的努力,甚至拼命的努力。”
秋日的阳光明媚,却有些寒意,少年还穿着夏日衣服,不过想了想,少年背后大片的汗迹,钱掌柜笑着摇摇头。
…………
刘书把一只烧鸡放入身后的木箱,提着另一只,来到书院。
此时正值正午,学子们大多在午休,学院竟然没几个人影,门房也懒洋洋的,看是刘书,问都没问。
刘书来到了书院管事的小院。
书院管事名叫曾平,在书院待了大半辈子了,本来半百的年纪,不算是多么苍老,但是不知为何曾管事却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好在他身子还硬朗,但看起来总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老人在书院内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刘书扒门时,看到老人在给院中养的花浇水。
“曾叔。”刘书喊道。
老人抬头看到是刘书,说:“刘小子,你咋没去藏书阁?”
刘书提着烧鸡过来了,笑道:“不急不急,你看我给带了良春客栈的烧鸡,还热着呢。”
老人看了一眼刘书:“你小子有啥事,先说,不然我不吃。”
刘书给老人搬了个小板凳,让老人坐下。
老人放下水盆坐了下了,看向刘书。
刘书就席地坐在旁边,打开包着烧鸡的油纸,递给老人说:“我今天想买本书。”
老人一听,便拿起一个鸡腿吃了起来,边说:“今天藏书阁卖的书又不贵,你买啊。”
刘书小声说:“我想让曾叔指点指点我,我该如何选择。”
老人一听,便又把鸡腿放下,神情变得认真:“你想走上那条路?”
刘书认真点点头。
老人瞥了一眼刘书,看他无比认真,又了解这个少年倔强的性子,便叹了口气,说:“少年朝气啊,可是你就想用一个烧鸡打发我?”
刘青一听这话,便知道老者答应了,忙从身后取下木箱,从中取出一紫砂壶,凑到老人面前说:“这个紫砂壶就是我的拜师礼。”
老人果然见到紫砂壶,便接下来,爱不释手,然后说:“你要知道,我可不是什么修行者,或者文道儒者,我就是一平凡老头子,你可别后悔。”
刘书立即正色道:“曾叔,您知道我的,我做事绝不后悔。”
“还叫曾叔?”
刘书立马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喊:“师父。”
老人变得激动,说:“好好好,今日,我一孤寡老头,和你一穷酸小子,便结下这师徒名分。”
拜师礼是有些简单,但是这已经是刘书能给出的最好的东西了,好在自家的紫砂壶是极好的物件,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喜欢,至于自家的那个老头子,晚上回去给他带壶二月寒吧,毕竟他爱酒胜过爱茶。
曾管事这时才安心吃着烧鸡,然后侃侃而谈:“如今,我是你的师父,我可就要管你了。”
刘书奉上一杯茶:“这是自然。”
“不过你也不吃亏,我老头子虽然不修武道,不入文道,可是我的见识是一般人比不上的。”
老人砸吧砸吧嘴望向天空,问道:“你可知道,我为何会如此显老态?”
“不知。”
老人摸了摸胡子,眼神似乎能看穿时光:“我年轻时是一游侠,咱们这大盛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我都曾去游历过。我见过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那时,我真真见识过很多豪杰天才。”
刘书望着老人追忆怀念的神色,安安静静聆听。
“其实啊,这世界比丽山城大的多,真正精彩的世界也不属于我们普通人。”
老人此时豪气万丈:“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属于武道与文道的,我一生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曾经陪着这世界的儒家圣人共御外敌。”
刘书爱史书,尤其是太祖时期的史书,他知道望北城战役中,神医丞相晋升文道圣人的一日,浩然正气弥漫全城,全城一千万人齐心,汇聚一具圣人法相,击退妖族。
老人继续说:“那时望北城的一战,太祖领兵深入敌后毁了妖庭,而望北城作为大盛最北方的门户必须要抵御妖族大军,直到太祖回援。可是四十万妖族大军又那里是一个小小的望北城能够抵挡的。但是我们却做到了。”
“当时太祖朝廷是人心所向,太祖声望无人能及,所以望北城一战,有很多百姓和江湖游侠前去助战,我就是当时的一位。妖族本就实力不弱于人族,我朝又经历改朝换代,实力尚未恢复,所以此战我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你知道吗,这么多义士能慷慨赴死,只是我们信任太祖,信任神医丞相,相信他们能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刘书试着想象着,当妖族四十万大军列阵望北城外,大盛国内百姓众志成城,江湖游侠纷纷前往国境,生死许国,不由热血澎湃。
老人继续说:“我此生见过两位惊才绝艳之人,便是太祖与丞相,一位武道武圣,一位文道儒圣。太祖我只见过其背影,只是背影便觉得如山一般,让人敬畏。当时在望北城我是同丞相一同御敌,他一身白衣,飘飘然如遗世独立。那日,也是文道响彻天下的一日,丞相一朝入圣,聚全城百姓气运,化一尊圣人法相,法相出言:止步。竟然阻拦妖族大军一个月。”
老人摸摸花白的头发,感叹:“那一战,我也献出我的全部气运,因此,我如今才会变成如此模样。”
刘书认真再拜:“师父是大盛朝的英雄。”
老人哈哈大笑:“我给你讲这段故事呢,有两个目的。一是告诫你,大盛的和平来之不易,你不能做出危害天下之事。”
刘书应道:“这是自然。”
“二来,是让你了解这文道与武道。武道自上古便有,文道是人族孔圣创立,历史不过千年。武道修炼无非是锤炼筋骨,踏入炼体境,之后纳灵入体,修成玄灵境,再之后的境界我就不甚了解了。至于文道修炼,就是要读圣贤书,参悟圣人之道。武道我自然教不了你,文道我还是能领你入门的。”
刘书再拜道谢,正所谓穷文富武,穷光蛋刘书本来就想要修炼文道。
其实刘书早就看出老人的不凡了。有日,刘书路过学堂时,刚好碰到一学子把老师问住,他便默默记下学子的问题,当天不小心说给老人了,却没想到老人却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自从那天,刘书就从老人的言谈中注意到他的博学。
老人说:“文道不比武道见效快,我们需要漫长的时间读书作学问,甚至有可能一辈子耗在读书上,却不能超凡入圣。不过文道却不比武道差。武圣能搬山填海,能一剑斩天,但是文圣能运用天道法则。”
“就比如文圣能言出随法,一言能敌十万大军”
“就比如文圣先师,能一言让武者突破境界。”
“如今,我大盛朝气运强盛,京城有神医丞相坐镇,我等文道儒士,只需养浩然之气,考取功名,受丞相敕封,便能坐镇一城,镇一地平安。”
“就比如我们丽山城的城守就是在京城受封的进士,他本人只是个普通人,养出的浩然气不过一洞玄,但是在这丽山城中,他便是无敌的存在,当然他还是不能违背朝廷的旨意。”
刘书恍然,这是朝廷造的文道修士。
老者接着说:“其实这不算什么,真正的文道修士,需要三步,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便是治心修身,这个时期你将明真理,辨是非,确立志向。文道是很玄妙的东西,有人一朝顿悟便能立德,顷刻之间,浩然气充盈十洞天,有人倾其一生都不能立德。”
刘书急切问道:“那立功与立言呢?”
“这立功,便需要机遇了,需要立德修士做出大贡献者才能达到立功。至于立言,便是有一家之言者,也就是圣人了,往往他们能引领一个时代。”
刘书面露向往之色。
老人伸手拍刘书的头:“记住,踏入文道,要脚踏实地,不然立德一关,你一生都过不去。”
刘书点点头,问道:“那我接下来该如何?”
老人缕缕胡须,说:“自然是遍读圣贤书。先打好基础。你也不用请教我要卖那本书了。那里的书基本你都要看。”
刘书面色有些尴尬:“可是不是学院弟子,是不能进入藏书阁的。”
老人从怀里摸出一张令牌递给刘书:“你不能进,我能进,我在丽山书院多少有点面子,你拿着我的令牌,没人拦你。还有,你还能借出一本书,不过你不能把书能丢了或是把书损坏了。”
刘书闻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本就是爱书之人,自然连连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