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第一个月,整个城市彷佛活了一般,尤其是城东的穷人区,整体的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在金钱力量的驱使下,仅仅4天,一排排男女分开的茅厕拔地而起。在多方发力的条件下,城东的居民,也是‘被自愿’的开始去新建茅厕。
随着后续奖励的发放,30文!这对于穷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有了原动力之后,在第二个月,那些地痞流氓就发现自己居然‘失业’了。而城中其他势力,也因为袁全的这场‘闹剧’分散了注意力,发现可能出现旱灾的时候,比袁家足足晚了7天!
袁隗对此也是感概于袁全的幸运,本来那10万钱就是为了打打价格战的,结果这样一来,反而花费在收粮方面的钱财更少了。
到了第三个月,城中百姓发现,城内已经有了很多茅厕,但工人还未停止,仍继续在城外修建。袁全对此的解释是,为了照顾到时候过来汝阳避灾的难民,以防随意排放在护城河了。
三个月后,袁家停止发放奖励,但是已经习惯了干净、整洁的接到的民众却开始自发的保持。而汝阳的城主知道人都是有懒惰性的,他明白,如此整洁的市容必定是很好的政绩,为了更好的保持。于是环卫工这个职业,神奇的出现在了东汉时期!
对于城内居民而言,对于旱灾的反应是稍显迟钝的。
这天,赵六还是像往常一样去米铺买米,之前买米的时候,米铺的老板就总在抱怨米价的上涨,可最终的钱,还不是像他一样的苦哈哈来支付。
“怎么关门了?才申时啊,天都没黑啊。”赵六不死心,还是用力敲了敲门。家里的米只有3天的量了,今天买不到话,那可以说自己家的存粮就逼近危险线了。
“别敲了,昨天米铺就没开门。”一旁坐着的老大爷好心提醒道。
“是么?”赵六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幸好其他的一些吃的还是有卖的,到家之后,把今天的情况在饭桌上和家里人一说。
赵六的老母亲立刻喊道:“明天一早,立刻出去买粮食!儿媳妇,把所有的钱都给六子拿上,有多少,买多少。城里买不到,就去附近乡下买!”
整个饭桌上,顿时弥漫着一种不安。
次日,天还蒙蒙亮的时候,老母亲就叫醒赵六出门购粮。
这一等,就等到了酉时!
看着街道口出现的身影,以及背身满满的背囊,赵母悬着的心,可算是放下了。
放下粮食后,赵母立刻开口道:“之后这几天,除了小六可以喝稠粥,儿媳妇,狗子,我都是喝清粥直到米铺正常售卖为止。”
看到自己媳妇还要还嘴,赵六急忙道:“听娘的,城里的3家米铺都关了,而且离城最近的2个乡下的粮食也被收了很多,为了这包粮食,我跑了很远,而且差点在闭城门的时候没进来。”
“我也没说什么啊。”儿媳妇委屈道。
“娘的感觉没错,乡下的河水真的很浅,有的地方甚至以及干涸了。”
赵六的话,验证了赵母的想法,年轻时候挨饿的回忆,再度用上心头。
“不行,都喝清粥!谁都不能出去说咱家粮!小狗子,你现在算大人了,要是不听话,出去乱讲,这次不用你爹,我亲自打你!”赵母严肃的语气,让其他人顿时点头回应。
当米铺连续4天没开门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应过来了!
再加上已经有陆陆续续的灾民开始出现在了汝阳城外,恐慌,开始在城中蔓延!
。。。
“四少爷,我们现在怎么做?”李财问道。
“用粮食给所有工人结清工钱,现在袁家所有产业暂停营业。把一些贵重物品连夜转移。”这才是开端,城主会控制好的。
得到指示后,袁家瞬间化成一台高运转的机器,短短2天,袁全就得到了收拾完毕的回复。
虽然此时的大汉朝再也不见了当年的风采,可是仍然有许多有志之士,想要挽大厦之将倾,汝阳城城主就是其中一位,当出现了灾民的那一天,一系列的计划随之开展。
上午城外的灾民还能进入城中,下午来的就直接被隔离在护城河之外。
接下来,短短3天,城外就剧集了超过1千的灾民!更可怕的是,城主接到线报,还有更多的灾民在来汝阳的途中。
城中的储备粮,目前看来还够,但是如果城外人数,继续扩增,那么仅仅依靠政府的粮库,是远远不够的。
“没办法了,石头,你去城中各大富豪家送下拜帖,就说我要在府内和众人商议如何度过这次旱灾。”城主李温说道。
“那袁家那边?”
“袁家,袁家我亲自去吧。”实话讲,他是真的不想和袁家有分歧。但是这个时候,要是不从袁家身上挖出点肉来,他这城主的位置是肯定坐不住了。
于是,整理好仪表之后,李温亲自来拜访袁家。但是当他看到接待自己的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的时候,一股怒气,蹭的被点着了。
“既然,袁家家主不在,那在下改日再来拜访!”李温愤怒的甩了下长袖,转身就要离开。
“没办法,这是被误会了啊。”袁全心道。换做是我,也是能完全理解你。
看到李温的动作,袁全急忙开口说道:“李城主留步!在下知道城主今日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粮食一事,这件事,家父已经全权交给我处理了。”
听到袁全的挽留,李温疑惑的转过身看向他。
“人命关天,此事万万开不得玩笑。”袁全正色道。
“既然你这样说,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能支配多少粮食?”李温认真道。
“5万担!这5万担,我完全可以做主!”袁全伸出5根手指回复道。
听到这么大的数字,李温也是一惊。这个时候,有奶你就是娘啊!赶紧对着袁全施礼道歉道:“是在下唐突了,明日午时,还望袁少爷来我府上一叙,共商大事!”
“好的,在下一定准时到。”
出了门的李温,还是有点难以置信。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决定这样的大事了?!
“豪门世家如此培养后代,何愁不能延续千万世代啊!”李温对着天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