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浮世苗疆纪

作者:BVS | 分类:历史架空 | 字数:0

序章

书名:浮世苗疆纪 作者:BVS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5-17 22:52

序章

据说齐思礼出生那天,六只白鹿在县城东的山下齐家的田产内吃草料。此等祥瑞之象也让齐思礼成了全家的心肝,向来冷峻的齐友保对幼子也有些骄纵。

齐思礼也算有些天分,三岁诵唐诗,五岁背论语,七岁写散文。私塾老师认为齐思礼再怎么不济也是进士之材。

齐家总算是出了个读书人,在齐思礼十岁生日那天。齐家大宴宾客,并为齐思礼找来了岭南有盛名的大儒——陈甫先生。

鸿儒门下所学,自是不能轻松。经史子集,日复一日;字正句读,年复一年。就这样,齐思礼年至二十。

彼时洋人欲强入广州城,引起轩然大波。连这个离广州数百里的小县城也谣言四起,恐慌的情绪在坊间蔓延。有谣言说山上的苗人勾结英夷,欲图谋不轨。

县令一是为压制谣言,再也是给越来越多流民们找个安生。找到县内的商会和大宗族,募了一批征夷款,把大量流民编到队伍里,准备来一次征剿。

不知是否厌倦了学堂生活,齐思礼竟提出要求,想上山剿苗匪。齐家人和县令们一合计,此次征剿虽然声势浩大,但和之前几次征剿一样,走个过场,不会有什么危险。再想到这对齐思礼的仕途可谓是大有裨益,齐家便同意把齐思礼放到剿匪军中当个参军。

陈甫对征剿也不反对,毕竟化外之人要是能因此而心向礼乐,也是把经典的光辉照进山间的丛林了。更何况现在各夷入侵,国统动摇,读书人学些行伍之事,于国于己,都是件好事。

就这样,虽然没人赞同,但周围人都默许了齐思礼的任性,二十岁的他,就格格不入地掺在流民大军中,向苗山开拔了。

苗山上虽说有匪,但确是绿水青山。玉带河发源于苗山,流经汉地,最后汇入珠江。在汉地的玉带河虽说极尽人间繁华,商旅络绎不绝,但河水终究是浊了些。而山上的河水却清洌可鉴,凑近闻闻,还有一股甘甜的气味。

若在晴天,山间绿树定是能让齐思礼念上几句诗词;只不过现在阴湿落雨,山林中却显着阴森可怖。而且上山的这批部队更是让齐思礼极为不安。

虽然早就知道剿匪军多是流民,也听闻近来饥荒,民不聊生。但书斋中的少爷,见到眼前的景象,也只的感慨书中的词句承载不起眼前这番景象。流民们衣不蔽体,每日只能喝到两餐稀粥;腐肉和屎尿的味道在队列之中挥之不去。

“这真的是去讨贼的吗?”齐思礼的脑中不断回荡着这个疑问。

老帅李顺私下的唉声叹气更是佐证了这一点。

终于在一个晚上,齐思礼走进了老帅的营帐,问道:“李大人,就这样一帮吃了饭可能就不知道去哪儿的饥民,再加上一位唉声叹气的垂暮英雄,就要去剿匪吗?”

李顺邀齐思礼坐下,递过一壶茶,说道:“齐参军还是读书人呐,参军可知前几次剿匪?”

“坊间不都传闻大获全胜,斩敌无数,尸横遍野……”

“若真是如此,为何又要一次又一次征剿,山上的生番野人为何又能频繁下山作乱?”李顺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老朽和你一个年纪时,也会想着立功名,办大事,家父在乾隆朝曾随军征金川,回来后便嗜酒如命,终日昏昏沉沉。不过家父还是为了我的前程东奔西走,见我读书不成,便把我安排进军营中。”

“彼时川楚动乱,白莲教众起事,我随军入川征剿。那真可谓是遍地贼军,我门那时绝不敢在城外休憩,只怕有贼军夜袭。后来,我们入山征剿,就像现在这样。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风声鹤唳,什么叫草木皆兵。贼军在树上吃喝拉撒,在晦暗无光的洞里整天蛰伏。”

“我们用火烧,用烟熏,一棵树一棵树地搜查,一个洞一个洞的清剿。两三千人,有时一天只能处理十几个人。”

“为什么?”齐思礼不解。

“因为我们怕死,没人不怕死。这些饥民也怕死,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吃饱饭,广州城里赈灾款项更为充足,虽然可能不会像这里一天两顿,但也不至于饿死。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广州城,反而要来这里呢?因为前几次的征剿都是这样的,相当于饥民上山郊游了一次。饥民们有地方安置,县里、府里的官员有了政绩,而你这样的参军也有了官场的资历。”

齐思礼沉默了。

“老朽敢于犯兵家之大忌,列这背水阵,不是想效法韩信,只不过是图方便,若再寻他地扎营,怕是又要花上一个时辰。老朽虽说是能凭着一些名声赚些银两。不过这银两着实不好挣,上千人的吃喝拉撒还是个大麻烦,这几天有些力不从心了。”

“你还年轻,仕途坦荡,这是你入仕的第一步,先别想着那些单骑闯关的故事了,我在想要不让你统领一百人,让你统筹一下后勤?”李顺看着齐思礼迷茫的眼神,补充道,“返程的时候再说吧,你先去睡吧,明早还得赶路。”

热,掺杂着雨水的闷热,混着蝉鸣夹杂着一路不断的咳嗽声,让齐思礼感到极为烦躁。辗转反侧之际,却听到了一阵嘈杂。他从床上起身,却看到了雨夜中愈加明亮的火光。

“快跑啊!”凌乱的人如同没头苍蝇般跑动着。

只见另一边,李顺掏出佩刀,尽可能地在收拾残兵:“不许跑,跑了一个都活不了!不能跑!”任凭李大人的声音再大,他也只收拢了他四肢所能及范围内的几十个残兵。

林中不断有箭簇射来,混合着齐思礼听不懂的言语,恍若恶鬼张开了血盆大口。身后又传来大声的呼救,乱窜的溃军有好些都掉入了湍急的河流中。

“如之奈何?”齐思礼焦急地自问着,他只凭着本能,到了李顺身旁。

李顺不愧是老将军,这才一会儿已经依托山石列了阵,只是雨夜实在太暗。这帮人虽是握紧的拳头,却根本没有出拳的目标。

李顺向身旁的人喊道:“如今已陷死地,既遭伏击,又背水而列阵。如想苟全姓名,只得奋勇杀出。大家跟我冲出去!”

还未走几步,李顺额头便中一箭。登时倒下没了气。刚刚还面色勇武的人一瞬魂飞魄散,又溃散开来。

箭雨之中,齐思礼也顾不上什么了,只想凭着本能乱跑。只跑出了几步,腿上便连中两箭,钻心的疼痛让他动弹不得,他只得顺势倒在地上装死。

箭雨又下了不知多久,林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生番野人们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脸被炭涂成了黑色,仅用些枝叶遮蔽私处,恍若地府的阎罗。

那些人叽里咕噜说着齐思礼听不懂的话,齐思礼把脸深埋进土里,任凭鲜血的气息浸入他的骨髓。

“还有活着的吗?”

“大部分都掉进河里淹死了,肯定有人跑,不过流民肯定也没人在意,他们大概率也不会再回底下的县城了。”

“齐家的少爷呢?”

“应该在李顺边上吧,刚不是找到李顺的尸体了吗?再在周围找一下。”

“啊!!!”齐思礼终究还是顶不住压力,大叫起来。

“找到了,这不就在这里吗?”

齐思礼被一堆人押到了林间的一处洞穴,里面有旗帜、有弓箭,甚至还有洋人的枪械。中央还摆着一张覆了白鹿皮的椅子,椅上坐着的大概是苗人首领,脸上也是炭黑,眼中飘过一丝善意,好似一壶水撒入了烈火之后冒出的蒸汽。

“高齐文大人,抓到了。”

“说过了,要先在胸前画十字,我们已经信了洋人的神,不是吗?”

“我们要不把他放回去吧,大人,做得太出格,无异于宣战,他们要是铁了心来剿,咱们还是凶多吉少啊!”

座上的首领面色没有一丝变化,好像只是在机械地张着嘴唇:“他是最好的材料,不是吗?汉人,巨富之后,脑子里装满了汉人的仁义、忠孝……”

高齐文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拿他祭旗!”

“可……”

“无需再议!”高齐文怒目圆睁。

这次简短的审判让齐思礼丧失了最后的力气,血已经流了一路,他也没力气再争辩些什么了。

一柄利刃插入他的腹部,疼痛伴随着滚烫的血一股脑往脑上涌。

齐思礼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