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天大家带着学院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学习着,但毕竟普遍大家还都是孩子。起初几天,刚刚来到学院,众人还不以为意,有新到学院的新鲜感撑着。但过了四五天后,渐渐的开始有同龄的伙伴们开始张罗着不念书了,要回家找自己的父母。
张进蓝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张罗着回家找父母。但夜里也曾偷偷的躲在被子里默默的流眼泪。每天默默的记着日子,期望着正月二十四的赶快到来。
正月二十四这天,张家村中张进蓝的母亲早早的起来做好了早饭,催促着张父赶快起来吃饭。不为其他,只因今天自己的儿子就要从学院回来了。她已经有四天没看到自己的儿子,满心的期盼着。张父慢慢的从温暖的被窝中坐起,把棉花制成的大被披在肩上,双手各扯着一个被脚,缩了缩身子道:“孩他娘,你着什么急,这才什么时辰啊,还早的很呢?”
“张老疙瘩,你还真坐的住,我恨不得现在就去,你不想我可想旭儿了。”张母对着张父生气的说道。
张父兄弟一共三人,大哥名叫张宝木,二哥名叫张宝林,他叫张宝森,因为排行最小,所以小时候前后左右的邻居们都给他叫老疙瘩。
一听张母叫着自己的小名,就知道自己的婆娘这是真的生气了。张父立刻解释着说道“学院说了,我们只要在申时到学院就行,那时学院才会放学。就算我现在去也没有用啊。”
“那早点去怕什么啊?”张母的心早已经飞到了学院。
“现在是什么时辰啊,我去这么早也没用啊。难道我在学院门口坐一天吗?”张父说道。
紧接着说道:“等我把房子东边昨天弄了大半的破烂收拾完,过了晌午我就去。”
“我再问问二哥,什么时候走,我们俩一起去。如果他家的马车没有用上的话,我们赶车去,来回的还能快些。”张父一边说着话,一边穿着衣服。
“那你赶快下坑,吃完饭你就赶快干活。我去孩儿他大伯家一趟,前两天大丫头来一趟说是要绣一套枕套了的,留着出嫁时用。我去取回来,赶着在清明节前给她绣出来。”张母一边叠着被一边说。
张进蓝的大伯家一共有三个女孩,独独没有儿子。导致大伯母在村子里一直抬不起头来。毕竟在村子里如果没生男孩的话还是低人一等的,这种陋俗还是比较普遍的。二伯家是有两个小子,老大叫张亮,比张进蓝大三岁,今年十五岁。平日里跟着大伯学些木匠手艺,二哥则比张进蓝大半岁,就是张刚。
“咋,大丫头日子定下来了。”听到张母的话张父问道。
张进蓝的大姐名叫张梅,今年十六岁。因出生在冬天又是女儿身而得名。二姐名叫张莉,今年十三岁,因出生在六月,茉莉花开而得名。三姐名叫张愿,今年十一岁。因大伯希望能够生一个小子而得名。
张进蓝的大姐去年中秋节后,村里的媒婆来家里,介绍了一位邻村的小伙子。年约二十,在镇子上的钱庄打杂。大伯和伯母看着老实、稳重,便同意了,是个厚道人,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恩,定下了来了,前两天大丫头来咱家说的。说是男方家里找了一个先生,寻了个好日子,在端午节前。”张母说道。
“这可太好了,这可是咱们老张家的大日子。”张父乐呵呵的笑道。
“你乐啥,又不是你家娶儿媳妇。再说了,大丫头结婚,你说咱们送点啥好呢?旭儿以前在村子里念私塾,还没感觉什么。他这一去学院念书,交完这半个学期的学费,每个月还得交伙食钱。这一下子的花销太大了,家里没剩几两银子了。”张母立刻担心着说道。
“没事的孩他娘,不是有我呢吗?”张父说道。
“你顶什么用啊,你能变出钱来啊。咱们家每年除了自己家留下的粮食,能卖的都在那呢。哪里还有出钱的地方啊?”张母白了张父一眼道。
张母的话其实在理,作为你普普通通的农民,除了每天自己地里能出的粮食,最大的额外收入就是张父闲暇时进山打些野物拿到镇上去贩卖换些银两。
“没事的,我想好了,等种完庄稼,我就去邻村的酿酒坊去帮忙,我听村后头老潘大哥说,虽然累点,但好在是每天结钱的,每天能有二十文铜钱可拿。一个月那也是能买一石粮的。”(一石粮是指高粱米约一百斤)
张父接着又说“马上就到雨水节气了,赶在雨水前,把咱家东边的棚子支起来,抓些鸡啊,鸭啊,鹅啊养着。它们大点之后不还能下蛋吗?平日里我常跑跑山,下些套子,打些野味。最不济多捡些柴回来,也能卖钱啊。”
“虽然酒坊给的工钱不少,可是听说他们那很累的。你还是别去了。”张母听说张父要去酒坊,便担忧的说道。
邻村的酿酒坊是由他们村子里富户黄家经营的,据村子里的人说虽然给的工钱很高,而且是一天已结账。但是酿酒坊里管事的很难缠,很厉害。酿酒坊的东家因为和县丞有些亲戚关系,经常会拿着鞭子打人,更有甚者还曾经打折过一个人的腿,虽然最后赔了钱,可是最后那人还是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瘸的。
“我也只是说说,又没说一定要去”虽然张父嘴上这么说着,其实他心里早就做了决定,只是现在不想让张母跟着担心而已。
过了晌午,张父和张进蓝的二伯两个人赶着车向镇子行去。来到学院门前,见学院门前站满了人。张父和张进蓝二伯在门前站定,对张进蓝二伯说了声:“二哥,你在这等一下,我去把马车赶到旁边,一会儿回来找你。”
张进蓝二伯摆摆手说道“去吧,我在这等你。”
张进蓝父亲在停好马车后,来到学院门前,寻找二哥的身影。左右看了下后,在自己的右侧前方,发现了二哥的身影。二哥的身边还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孟大鹏的父亲。张父来到二哥身边,对孟父行礼说道:“孟大哥也来了。”
孟父回礼道:“老弟来了,来一起等等吧,马上该出来了。”
“好,好的。”三人随着其他人一起等着学院大门的打开。
用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学院大门缓缓打开,执事先生走了出来,后面跟着四位学院的授课先生,余后跟着十余位的学院学生。 执事先生转身对一众学生说道:“今日是你们第一次休沐,你们父母皆在门外等候你们,明日申时前,各位务必准时回到学院,听明白没有。” 诸位学子一起朗声回复道:“听明白了。” 执事先生说了声:“出院吧。” 十余位学子一个接一个的走出学院大门,离院前每位学子对自己的授业先生和执事先生均躬身行礼。 张进蓝三人出了学院大门,左右看了看,一同朝着父亲站立的地方跑来。孟大鹏因为体格比张刚和张进蓝要胖一些,跑到孟父前是气喘吁吁道:“爹,我娘呢?怎么没来?” 孟父平时虽然对他严厉一些,但终究也是好几日没看到儿子了,摸着儿子的头说道“还算你小子有良心,知道想你娘。她在家里呢,给你做好吃的呢。” 听闻此话,孟大鹏立刻伸出双手,拉着孟父的一只胳膊,说道“那还等什么,赶快走啊。” 孟父扭过头看看张家兄弟二人,对他们道“二位兄弟,老哥先走一步了,这孩子,提起吃来比什么都重要。”说完话紧跟着干笑了两声。 张进蓝的二伯闻言立刻回答道:“哥哥慢走,我们这也就回去了。婆娘也在家里等着呢。明日见儿。” “明日见”孟父一边回答道,一边和儿子走向马车停靠的地方。 经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张进蓝和父亲以及二伯大哥回到了张家村。张进蓝和父亲在二伯家下了马车后,便父子二人一起向家中走去。而此时家中,张母则是坐立不安,在屋子内画着圆的走了好半天,时不时的倚靠在门前,望着院子右前方的村中小路上,期盼着自己朝思暮想的身影出现在这条小路上。 在张母再一次的来到屋子前门的时候,抬头突然看到自己家当家的身影出现在了院墙外时,张母激动地从屋子里跑出来,而身后家里的大黄狗黄豆也紧接着拖着它的肥大身躯窜了出来。在张父打开院子大门时,首先出现在眼前却不是张母的身影,而是黄豆。这条大黄狗的速度比张母要快一些,跑到张进蓝的身边围着他来回的打转,尾巴摇的像个拨浪鼓似的。 张进蓝蹲下来摸着黄豆的头,黄豆吐出舌头舔着张进蓝的脸庞,显得极其亲昵。张进蓝一边用双手把黄豆的头移走,一边说:“黄豆你可又胖了啊。再胖你可就追不上兔子了。” 这时张母来到儿子的身前,张进蓝赶快起身,说了声:“娘,我回来了。” 【作者题外话】:本书是小编第一次写作,但是小编也是多年的老书虫了。所以小编写的书并不是爽文,小编写的书需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推进,而且里面会有很多的暗线布局,并不是一时就能够理解的。也许有些暗线回十几甚至几十章后才会体现出来,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