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汉子厉色道:“这都不用你管,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的课业就行了”。
被父亲训斥了的少年,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中年汉子望着窗外,院子里西侧的棚子说:“他娘,这两天把咱家养的这猪卖了,东边的房子不盖了。”
“爹,你不都和叔叔伯伯们说好了么,咱们过完年就盖新房子么?”听到父亲的话张进蓝急忙忙的问道。
“不盖了,咱们这房子还能住。把猪卖了,再把家里的鸡鸭都卖了,你读私塾的钱够够的了。”中年汉子说道。
“过完年,在东边再搭个大点的棚子,我和你娘去镇上再抓点鸡仔鸭仔啥的,一年也能不少卖钱。”中年汉子紧接着说道。
“爹,娘.......”张进蓝眼里含着泪说道。
“没事旭儿,你要记住,一定要好好念书,知道不。娘跟你爹只要你好好念书就行”妇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说道。
“恩恩,我知道了,娘”张进蓝答道。
第二天一早,张进蓝的父亲就拿着自家产的苹果和一小袋从山上采摘的松蘑来到了村子里平日教导张进蓝的私塾先生家,在听过先生的讲述以及解释后,张进蓝父亲知道去镇上书院读书与在村子私塾的巨大差别。回到家里后,与自己的娘子商议后,也下定了让张进蓝去镇上书院读书的决心。
随着正月十五的过去,北方人十分注重的过年就算过完了。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过完雨水节气,万物复苏。村子里的人们开始为开春的春耕做起了准备,整理春耕用具,清理田间杂草等。而张进蓝家中也在为开春后与村子里的几个适龄的孩子去镇子里的书院学堂做起了准备。
“旭儿,快来”妇人喊着自己的儿子。
“哎,娘我来了”,正在院子里和黄豆玩耍的张进蓝听到母亲的呼喊,小跑着进了屋子。
“把你这外衫脱了,试试娘给你新做的这两件怎么样”,妇人一边说着一边帮着孩子脱去外衫,顺带着把新做好的衣衫帮忙穿着,一边抚摸着衣衫一边说“过个年,你又胖了,还好尺寸做大了些,要不料子该废了”。
嘻嘻,嘻嘻。张进蓝听着母亲这么说在一旁傻笑着一边说“娘,没事,哪怕小了也没事。我少吃点不就行了,瘦下来就能穿了”
“你能瘦下来才怪,从小到大你都胖。我还记得小时候带你去赶集,碰到一个僧人,僧人说你与弥勒佛有缘这辈子你都瘦不了”,妇人一边说着一边宠溺的看着孩子。
“娘,我不想离开家,不想离开你,我不去行不行”说完张进蓝低下了头。
“旭儿,你得去,道理你爹都和你讲过了,这事没得商量了”。妇人拉着孩子的手说道。
“可是小龙,小虎,小花他们都不去,就剩下只有我和二哥去,我怕....”,张进蓝怯生生的说道。
“旭儿,别怕,毕竟你二哥是你大伯家的孩子,你们是一家人。有事互相还能照应,小龙小虎小花他们不去有他们家的打算,你只要和你二哥好好学就行,但是千万不能学坏啊。如果让你爹知道了,肯定饶不了你”妇人耐心的说道。
“我知道了,娘。”张进蓝弱弱的答应了一声。
——————————————————————————————————————
正月二十这一天,张进蓝和父亲以及本家二伯、伯母闫氏、二哥张刚一起来到镇上,前往自己和二哥张刚的学习私塾---无涯书院。
无涯书院坐落于镇子东边的三峰山脚下,三峰山以一大两小三座山相连而得名。仰望三峰山首,峰顶雨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满山苍松挺拔,青草葱翠,从山中倾泻而下的水流汇成一条小溪,直达山脚。
无涯书院朝南靠北,坐落于溪水旁,几乎占据了山脚大半土地。书院巧妙的依山而建。呈现东高西低之势。其总体布局由上中下三院组成。左右辅以两座砖木结构的二层住宅楼,东侧一层为伙房和水房,二楼为学院学生日常用膳之处。西侧二层建筑为学院学生的住宿之地。
学院中门上方横放一牌匾,书无涯书院四个大字。字体为“颜体”楷书,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进中门,院中竖立一石碑,上书学海无涯,吾生有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穿廊而过,拾阶而上,来到中院。则是学院学生日常授业之地,院中东侧有一汪池水。池水取自学院后方山间流下的溪水,引活水入院,池塘深约4尺,长约1丈,养有数十尾锦鲤,水中种有睡莲,夏日鱼在莲叶中来回游弋颇有一番味道。
院内西侧则栽种有多棵桂花树,学院内先生自酿的桂花酒更是不可多得的佳酿。一经露面,镇子内的名人雅士便闻味而来,可惜多半求而不得,赖在院内不走,此事颇让制作桂花酒的先生头疼。
拾阶而上,博雅堂牌匾高挂正中。谓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之意。屋内大半面积由木质书桌占据,每个书桌上皆放一套文房四宝。书桌的对面放有一张宽大的花梨木案几。案几上摆着几张宣纸,用雕刻着祥瑞麒麟的镇纸牢牢镇住。
博雅堂共有三层,每一层由年纪划分,再由学习的时间分为短学、长学。短学一般为一至五年,父母要求不高,只求孩子日后能识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则不然,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也多,更注重学生日后的考取功名之路。故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由书院内的不同先生铺以教学。
博雅堂后则是一座三层高的藏书楼,此楼名曰藏书楼,其并非只为藏书。二三楼确为藏书,书院内学生有不明、不解之处皆可登楼查阅典籍,而一楼则用于每月一次的讲会之用。(讲会类似于现代的辩论,由先生根据时事或历史时间出题,由学院内学生互相辩护)
藏书楼后则有一大块空地,是学院的训练场,传授的先生是由镇上军营里派驻的士兵来教导日常学院内学生的弓马骑射训练。
今天是书院报到的第一天,早上在家里吃过早饭后,张进蓝和父亲二伯、伯母和哥哥向镇上走去,好在相距不算太远,约莫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一行五人就一起来到书院前,看着眼前的白墙青瓦的巨大书院,愣愣出神。张进蓝下意识的说了一声“好大啊”!
“乡巴佬,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一个带有蔑视的声音传了过来。张进蓝循声看了过去,一个年纪和他差不多大,头戴貂皮帽子,手上拿着一个鸡腿正在撕咬的胖胖少年向他们看来。
“看什么看,乡巴佬,没见过人啊。这是你们该来的地方么?”胖胖的少年冷言冷语道。
“我为什么不能来,死肥猪。”在张进蓝身旁的张刚回嘴道。张刚平时在村子里仗着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一些,在同年纪的玩伴里多以老大自居,何时受过他人欺负,便立刻回嘴骂了回去。
“你说什么,有本事再说一遍。”胖胖的男孩立刻一手掐着腰,一手拿着鸡腿指着张刚说道。
“死肥猪,死肥猪”张刚立刻又骂了两句。
听到张刚的骂声,胖胖的少年扯着嗓子喊道:“生子,生子,死哪去了。”
“哎,少爷,在呢,我在这。”这时只见从书院门口的人群中出来一个家丁打扮模样的人,一边向这边跑来,一边答话道。
此人一路小跑,来到少年的身边,慌忙问道:“少爷什么事”。
“干嘛呢你,磨磨蹭蹭的。
“什么事?去,就那小子,他骂我,给我打他两个耳光”胖胖的少年,指着张刚吩咐道。
生子看着听到自家少爷的话,转头看向张刚这边,为难的说道“少爷,老爷说了不让生事”
“老爷,老爷,我说话不好使是吧”,胖胖的少年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拍打着生子。
随着胖胖的少年拍打着生子的时候,从学院门口走来一个年约三十四五岁的中年男子,身穿一身深褐色的绸缎长衫,外披一件披风。手中拿着一张书写后的宣纸,慢慢走来。来到胖胖的少年身边,伸手揪住少年的耳朵,厉声道:“是不是你又惹事了,你又打生子做什么?都让你娘给惯坏了”。
说罢言语,转身向张进蓝处四人躬身行了一礼道:“各位,小儿骄纵惯了,疏于管教,有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闻言张进蓝的二伯也学着样子马上躬身还礼道:“小孩子家,打打闹闹,无伤大雅,我儿也有不对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无妨无妨,都是孩子嘛,不知二位兄弟也是带两位侄儿来入学的?”中年男子询问道。
“正是”张进蓝二伯回复道,“这是我胞弟,我们从张家村来,送我儿和我侄儿来无涯书院入学读书”。
【作者题外话】:本书是小编第一次写作,但是小编也是多年的老书虫了。所以小编写的书并不是爽文,小编写的书需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推进,而且里面会有很多的暗线布局,并不是一时就能够理解的。也许有些暗线回十几甚至几十章后才会体现出来,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