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姑娘听到杨宁铿锵有力的回答不禁十分佩服,就这么静静的看着杨宁,眼中盼顾生辉,媚眼如丝,小嘴欲张,有些呆滞的看着杨宁此刻的李姑娘刹是诱惑。
杨宁看见一直神秘的李姑娘做出这样一副小女儿的情态,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同时心里好像有好多好多小蚂蚁在爬一般,痒的不得了。
李姑娘好像是注意到自己的失态,并且看见杨宁一副呆滞的样子,不自觉的娇笑了一声。
“杨公子的嘴巴真是好生厉害!这一番话说得奴家心神荡漾。”
杨宁听到李姑娘充满诱惑的话语不禁收敛心神,真是好一个厉害的人物,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有着无限的风情,让你不禁心生好感。
“是在下唐突了,李姑娘天生丽质,小生孟浪了。”
杨宁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着眼前的李姑娘说道。
“杨公子还真是一个诚实的小男人,咯咯咯~”
李姑娘听到杨宁的诚恳的回答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杨公子文采非凡,不知在做词上可有钻研,本来奴家邀请两位上来是想求得一诗一词,然那位孙公子好像自觉水平不如杨公子拂袖而去,看来奴家只能靠杨公子一个人了。”
李姑娘忽然有些正色的对着杨宁说到。
自古诗词不分家,杨宁自然是有好多惊世之作,只是自己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掏出来好像有些不值当的样子。
李姑娘好似看出杨宁的犹豫举棋不定,突然开口:“杨公子,相信我,我现在虽然在冀州城开了一家小店,但是将来我还是要回到长安去的,我相信我应该可以为杨公子提供一些方便。”
好家伙,在杨宁看来眼前这座不知道花费多少巨资,耗费不知道多少人力建立而成的百汇楼,在李姑娘眼中竟然是一座小酒楼。
随后又听见李姑娘日后要再度回到京都长安,微微有些侧目,不过杨没有多少些什么。至于以后这位李姑娘会不会帮的到自己,杨宁并没有在意。
区区一首词,对于杨宁来说,身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杨宁都有自信可以驾驭住。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请李姑娘命题,在下自当全力以赴。”
杨宁抱拳对杨宁略显恭敬的说。
对于杨宁的表现李姑娘不禁十分满意,随后深思了片刻,不知道自己应该选什么题目。
李姑娘目光逐渐飘向了京都长安的方向,神情不自觉的有些恍惚,似乎是想起自己上元节与自己的好姐妹游上元节灯会都场景如今却已经天各一方,自己来到了这里,抵抗外族的前线冀州城,不禁悲从中来。
不知道回忆来多久,或许是片刻也或许许久,全程杨宁都没有言语,打断李姑娘的沉思。
突然间一个打嗝声从柳月儿的座位↑传来,杨宁不禁回头看了一眼柳月儿,柳月儿似乎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些大了点,看见杨宁在看自己,略微可爱的冲着杨宁吐了吐舌头。
李姑娘也被这个打嗝儿声打断了思考,发现自己自从来到冀州城之后,自己好像有些多愁善感了起来。 轻笑了一声对着杨宁说道“杨公子,奴家不禁想起往事,让公子久等了。” “无妨,李姑娘果然是一个性情中人!” “不知李姑娘可否想到了要在下作词的题目。” 杨宁没有在意李姑娘的沉思,而后不禁好奇的问李姑娘是否选好了题目,自己的洪荒之力已经压制不住了,迫不及待想要借鉴华夏经典来给这个李姑娘面前人前显圣一波。 李姑娘语气轻柔的对着杨宁说“杨公子,奴家曾和闺中密友一起同游京都长安的上元节灯会,对我来说印象颇深,希望公子能够以上元节游会做一首词。” “希望公子能够成全小女子这份念想。” 杨宁听见李姑娘想要选定用上元节为题目,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宋代辛弃疾的那一首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一出,万千写元宵节的词都一片失色。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上元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杨宁发现写上元节的词只需要这一首青玉案就可以将李姑娘的题目完美的诠释出来。 杨宁自信的对着李姑娘朗声说“在下侥幸作的一首词,请李姑娘的品鉴。” 李姑娘看着杨宁显然对自己十分自信,也很好奇杨宁这么短短的一会儿功夫能够写出什么好词。 不禁好奇的轻声问到。 “敢问杨公子,可否让小女子欣赏一下公子的高作。” “客气了,这首词的词牌名为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知道这首青玉案·元夕李姑娘可否满意。” 杨宁微微颔首,嘴角挂着一丝笑意看着李姑娘似乎是想让李姑娘点评。 李姑娘听到杨宁的这首词,瞬间楞在了原地,神情恍惚,只是嘴里一遍遍的读着这首青玉案·元夕,好似是在回味这首优美的词。 在大越王朝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但是杨宁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没想到杨宁的才华竟会如此惊人。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杨宁的这一首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但对李姑娘来说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回味赏析了许久,李姑娘不禁大声赞叹道。 “妙哉,妙哉,公子真是大才,没想到能在顷刻之间做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词阙,实在是出乎小女子的意料。” “杨公子此词一出,怕不是所有关于上元节的诗词都会黯然失色,如果杨公子的这一首青玉案元夕流传出去,一定会让无数学子追捧。” 杨宁其实也摸不准这首词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是属于什么水准,估计应该不会低,毕竟这首青玉案元夕在杨宁的世界知名度极其之高,且十分的受欢迎追捧。 所以听到李姑娘要求以上元节为题目做一首词文,一时兴起杨宁就将这首青玉案元夕掏了出来,对于能够引起什么样的轰动,杨宁并不在意。况且杨宁也不会觉得眼前的李姑娘会替自己大肆宣扬。 杨宁听到李姑娘饭赞叹谦虚着说道。 “姑娘谬赞了,在下只是恰逢其会罢了,如果没有李姑娘的题目,在下也做出不来这首词,依在下看这首青玉案元夕实在是有李姑娘一般的功劳。” 虽然李姑娘知道这不过是杨宁的自谦而已,但是还是忍不住高兴,轻快的对杨宁说道。 “多谢公子抬爱,小女子实在愧不敢当,就算没有小女子以公子的才华也一定会名动天下。” 杨宁微微一笑“那就承李姑娘之言,多谢李姑娘看重。” “公子何必李姑娘李姑娘的叫着,小女子全名李洛书,若公子不嫌弃,可叫我洛书即可。希望公子能够谨记哦!” 如果柳如烟在此一定能够发现眼前的女名字与自己的好友李洛水,有些相似。 可惜我们杨宁并不了解柳如烟的闺中密友的名字,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些文雅,难怪会如此喜欢诗词歌赋。 “那在下就孟浪称呼姑娘一声洛书。” 杨宁不禁有些摸不到头脑,不知道为什么李洛书会让自己称呼她洛书,难不成越国的女子都是如此豪迈的嘛~ 既然李洛书让杨宁如此以洛书相称,杨宁虽然不解其意,但杨宁也不在纠结,顺着叫了出来。 李洛书听见杨宁没有拒绝,而是顺势称呼自己洛书,心里不禁暗暗欣喜。 李洛书看着眼前的少年,一双温柔得似乎要滴出水来的澄澈眸子钳在一张完美俊逸的脸上。细碎的长发覆盖住他光洁的额头,垂到了浓密而纤长的睫毛上,眼角却微微上扬,薄薄的唇,色淡如水.一袭白衣下是所有人都不可比的细腻肌肤。身上无时不流露出书生淡雅的气质,配合他颀长纤细的身材,不禁让人有些沉沦。 在加上那惊人的才华,眼前的少年难得不让人心生好感。 李洛书看着自己眼前的少年书生不禁有些痴了,不可否认这一刻的李洛书对杨宁有那么一丝异样的情绪。 杨宁发现李洛书看着自己,不禁有些诧异,难不成自己脸上有花不成,杨宁没有自恋的想到李洛书是看上自己了,却没有想到自己今晚所表现出的才华对那种有着文青气质的女人来说会有多大的吸引力。 杨宁看着李洛书双目微微有些失神,也许可能大概还在看自己,不禁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咳咳!” 李洛书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然会盯着杨宁看,脸色不禁有些微微泛红,可惜李洛书脸上挂着一层轻纱,杨宁并没有发现李洛书此刻的异常。 李洛书微微解释的对着杨宁说:“小女子,刚刚回味杨公子的诗词有些失神,请杨公子见谅。” 杨宁也没有想到李洛书这种高高在上的人物也会和自己解释,急忙的回答“无妨,无妨在下也在斟酌这首青玉案元夕,是否有哪里地方还有不适。” 听见杨宁在矫正刚才所做的词,李洛书眼前不禁一亮,问到“不知道杨公子可是需要矫正一下嘛。” 杨宁不禁满头黑线,自己能矫正个鬼哦,不过是刚刚看你有些失态,随口辩解一下,自己何德何能能够去修正辛弃疾的大作。 “在下觉得这首词,增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刚才灵光一现便泼墨而出,在下现在也没有更好的想法。” 李洛书听见杨宁如此回答,不禁有些失望,不过却也觉得合情合理,自古以来秒词佳句都是灵光初现,随手拈来,事后往往都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修改。 今天能够连得两首如此出众的诗词,对于李洛书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对杨宁也是十分满意。 貌似好像少了一个人一首诗,孙若虚要是知道李洛书此刻的心理,一定会勃然大怒,嗯?怎么我就不算人了嘛~,诗词不符合你的口味就被忽略不计嘛!欺人太甚,孙若虚已经哭晕再厕所。 李姑娘婉儿一笑,缓缓将脸上的轻纱摘下,站起身子来到杨宁面前。 杨宁有些错愕,不知道李洛书此举有何深意,没等杨宁多想,看着眼前的女子杨宁不自觉的吞了一下口水。 眼前的女子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让人为之所摄、自惭形秽、不敢亵渎。但那冷傲灵动中颇有勾魂摄魄之态,又让人不能不魂牵蒙绕。 配合着那妙曼的身姿,美艳不可方物。 杨宁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此刻的心情,只觉得心里好像有一头该死的小鹿,不断的撞着自己的心房。 李洛书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想得,突然就摘下来面纱走到杨宁身前,直视杨宁,两人都没有说话,此刻的气氛不禁变得旖旎了起来。 李姑娘隐隐约约可以听到杨宁吞口水的声音,心里不禁暗暗欣喜,看来自己的容貌还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嘛~。 杨宁此刻感觉自己的双手有些无处安放,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好像是初恋的少年一样,没有任何经验,呆滞在原地。 柳月儿这时候终于吃完了满满一桌子的野珍佳肴,感到十分满足,果然跟着大哥哥一定会有好多好吃的。 抬头看见大哥哥好像正在与那个屏风后面的李姑娘注视着对方,好像是姓李?柳月儿有些不确定。 柳月儿不知道两人正在做什么,不禁有些好奇的问到,“大哥哥,你们是在做什么呀?” “大哥哥,我吃完了哦!大哥哥做完诗词了咩?” 杨宁听到柳月儿天真无邪的声音响起,回过神来,发现两人之间十分的旖旎,不自觉的后退了两步来到柳月儿身前。 杨宁不禁微微有些脸红ฅฅ*,有些不好意思在看李洛书,回头对着柳月儿说“小月儿已经吃完了吗?大哥哥也完成了李姑娘的题目,我们回去好不好。” “好呀好呀!月儿有些困困了。”柳月儿有些疲倦的对着杨宁说。 杨宁听到小月儿也准备离开,心里不禁长呼了一口气。 急忙对着李姑娘说“打扰李姑娘许久,家妹也已经困倦,请恕在下不得不告辞。” 不等李洛书回答,杨宁便拉起小月儿都手逃也是的离开了屋子。 李洛书看见杨宁如此窘迫,不禁轻声娇笑了起来。 “咯咯咯,张伯带杨公子下去,安排一队家仆保证杨公子安全到家。” 吩咐完张伯李洛书,将目光看下楼下。 杨宁是吧,你已经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关注。 我相信不就我们会再见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