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对了,哈哈我答对了。”
杨宁身边一个仿佛学子般的书生欢呼雀跃。
看着这个书生好像中了大奖的样子不禁暗暗称奇,难道这个字谜对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很难吗?如果真是这样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消息。
心里有了疑问杨宁开始不动声色的观察全场,围观群众的表现全部映入眼底,大部分人第一次都很难猜到谜底,反复冥思苦想许久,才敢上去递交答案。
哪怕不远处身着士子袍书生打扮的群体,也少有连着答对三道题以上的的学子,其中能答对两道题明显占居多数。
气氛愈加浓烈。
店口黑色木桌上面记录字谜的纸条愈来愈少,三张,两张,一张,随着最后一张字谜被人拿走。
掌柜的走上前台对着周围的人群大声说道。
“字谜活动就到此为止,相信大家都有所得。”
看着围观的人群互相窃窃私语,情绪高涨,掌柜心头不禁有些得意。暗想自己主人的法子当真不错,果真能吸引人。
随即朗声道
“下面本店公布第二题,那就是对联,对联在我越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百姓皆深些此道,本店会为大家一一呈现出十副对联,只有对出这十副对联,才会为大家公布第三题。”
“当然,也不会让大家白白对店里的对联,本店承诺,只要是对上一副就可以在本店享受七折待遇。”
“好了,话不多说上第一联。”
店掌柜取来在书桌底下取出一个卷轴,将其挂在店口门柱上面,第一联赫然是
人归夜半夜归人。
周围的群众看着第一幅对联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远处的那书生也有人开始看看皱眉,嘴角不断的张起。
杨宁看到第二道题目是对联,脑海中不自觉的就想起关于对联的介绍。
对联,是华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对联具有不少特点,
首先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其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而且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最后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所以说,对对子很简单,但是要想将其对的工整,且文采过人就需要十分高超的技巧和才学。
就在杨宁走神的时候,书生小团体里的一位身着深蓝色的华服的青年大声说道。
“此联我对“蝶醉花间花对蝶”这下联可否适合。”
虽然话语稍显客气,但神情不禁有些倨傲,明显是对自己的下联相当自信。
当然以杨宁身负华夏五千年文化来说觉得下联也还算不错,对上联绰绰有余了。
“此联甚妙,恭喜公子拔得头筹,先下一城!”
掌柜听到这位公子的下联满意的说道。
蓝衣男子周围的书生听到掌柜的回答,纷纷恭维。
“明城兄,不愧是显阳学院的学生,文采了得啊”
“是啊,是啊,想必今年的乡试必定手到擒来。”
蓝衣男子张明城虽然有些倨傲还是谦虚的对着众人说。
“我身边的这位文采可比我高多了,这位可是冀州孙家的子弟。”
“孙若虚,孙兄。”
张明城明显有些巴结的对身边的人介绍。
“客气了,张兄!”
孙若虚语气淡然的对张明城说道,对于其他人则不予理会,仿佛觉得跟他们说话配不自己的身份。
杨宁看过第一联后,也准备在第二轮一展拳脚,静静的等候掌柜的讲第二道联贴出。
店掌柜不在多言,将已经被对出的第一联收了起来,并且讲下联写在了上面。
随后就拿出第二联继续挂了起来。
第二联是: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杨宁不禁眼前一亮,这个他熟悉啊,这是一幅典型的回文对联,其特点是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反读,也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倒着念也可以成一副对联。
并且杨宁知道怎么对出下联。
不待众人反应边朗声的对了出来。
“此联我对“天连水尾水连天”。”
掌柜不自觉的小声说了两遍。
“秒啊,公子文采不凡对的下联甚妙,老朽佩服佩服!”
众人将目光转向杨宁,顿时眼前一亮好一个谦谦有礼的俊俏少年,面对众人眼光打量杨宁不卑不亢淡然处之。
孙若虚听到杨宁这么快做出下联,眉头一皱不过没有说出来,打算下联找回场子。
第三联很快就被放了出来
几点梅花归笛孔
这个杨宁脑海里也有印象,渐渐回忆起来。
“一湾流水入琴心”这个作为下联怎么样。”
杨宁再度站了出来淡淡对店掌柜说道。
“不错,不错这是公子对出的第二道对联按照本店规定可以在本店享有六折优惠。”
孙若虚看见又是杨宁对出此联,不禁有些气急,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
第四联随之而出
明月对千古
杨宁为了不太过引入瞩目决定稍后思索之后在对出下联,不然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对付这些围观群众无疑是降维打击。
孙若虚看见杨宁没有立刻做出来暗自谈了口气。
接着向前走了一步大声说道。
“临对青山思故人!”
仿佛是将杨宁前面每次都压自己一头情绪发泄出来一样。
随后用眼神挑衅了一下杨宁,示意接下来的比拼。
杨宁也注意到孙若虚的眼神,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不过既然你想来比试一番杨宁当然不惧。
来就来谁怕谁!
随后对联两人不断对出。
杨宁对出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孙若虚不甘其后也对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渐渐的只剩下最后一个对联,前面五副对联杨宁对出来三副,孙若虚稍逊一筹,只对出两幅。
如果最后一副孙若虚对出来只是堪堪打平而已,相反如果是杨宁对出来,对于孙若虚来说就是失败。
孙若虚此时眼睛发红,状若疯魔,作为孙家子弟他不允许输在一个无名小卒身上哪怕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作者题外话】: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