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寒门小首辅

作者:一只大白兔 | 分类:历史架空 | 字数:0

地十四章:宁可枝头抱香死

书名:寒门小首辅 作者:一只大白兔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5-21 09:19

陆陆续续的有侍女开始上菜,可怕的是全程没有一丝动静,可见这位所谓的李姑娘对她们要求是多么严格。

上菜完毕。

看见桌子上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孙若虚还好一点,毕竟自小都锦衣玉食还不算太震惊,杨宁和小月儿看着缺十分惊奇,每一样都仿佛是艺术品一般,不仅仅是气味十分香甜,品相也十分的漂亮!端的是算上色香味俱全。

“各位公子可以开动了哦!”

虽然仍然是看不见这位李姑娘,但是悦耳的声音从屏风后面传来。

陆陆续续的有侍女开始上菜,可怕的是全程没有一丝动静,可见这位所谓的李姑娘对她们要求是多么严格。

上菜完毕。

看见桌子上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孙若虚还好一点,毕竟自小都锦衣玉食还不算太震惊,杨宁和小月儿看着缺十分惊奇,每一样都仿佛是艺术品一般,不仅仅是气味十分香甜,品相也十分的漂亮!端的是算上色香味俱全。

“各位公子可以开动了哦!”

虽然仍然是看不见这位李姑娘,但是悦耳的声音从屏风后面传来。

杨宁和孙若虚都没有动筷,唯独小月儿吭哧吭哧的吃了起来,全场只有小月儿吃饭饭的声音响起。

或许是孙若虚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声音打破了此刻的宁静。

“不知李小姐请在下上来所为何事?”

听见孙若虚出生示意,杨宁没有在言语,只是用眼睛静静的注视着那个屏风,此刻杨宁才发现原来屏风上面刻的都是一幅幅的仕女图,好家伙,杨宁仔细看才能分辨出来,数了数一共七个美女,并且衣服都很少,不对应该是几乎没有穿戴衣衫,只有一层博薄的轻纱缠绕,勾引人的情趣让人欲罢不能。

看来这个百汇楼楼主李姑娘也不是一个老实人,杨宁不禁想入非非,果然只有自己表里如一,江湖人称诚实小郎君。

让人心痒痒的声音响起。

“其实奴家邀请两位公子上来其实并不是回答什么所谓的第三题,而是求诗一首,因为不好张扬所以对外说要答第三题。”

“请两位公子见谅!”

“李姑娘客气啦!在下一定竭尽所能,定为李姑娘赋的良诗一首,望姑娘给出题目。”

孙若虚此时好像化身舔狗对大声是对着李姑娘说道。

孙若虚没有想到原来第三题是作诗,孙若虚对自己作诗的水平非常自信。

如果作诗的话他可是一点都不虚。

巧了,杨宁也没有想到原来第三道题是作诗,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一一划过脑海。我是低调一点呢还是高调一点呢,杨宁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不出来,能作诗的题材被华夏古往今来的诸多诗人翻来覆去的用,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已经被用烂了。

所以说无论这个李姑娘喜欢什么风格什么题材的诗或者词,杨宁都一点压力都没有,你问杨宁怎么知道李姑娘的喜好,前面不是还有孙若虚这个靶子在呢嘛~等他先作就好了。

李姑娘听见两人都没有问题即使是自己经过多年的城府也不禁暗暗期待,孙若虚也就罢了,不知道杨宁会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呢。

“那小女子就多谢两位公子啦,那第一首诗就以“花”为题吧!”

“小女子独爱花之方向,希望两位公子不吝赐教。”

花字为题其实太笼统了,主要是杨宁知道关于花的诗词太多了如果就会一首,没啥可纠结的直接说就完事了。

杨宁打算先听听孙若虚的诗在选择那首诗,随后杨宁将目光看向孙若虚想看看作为孙家子弟,晋阳学院的学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水平。

孙若虚眉头紧皱,思索着怎么样才能做出一首水平高超的咏花诗,虽然李姑娘给了一个特别宽泛的题纲,但是也是正因为如此才显得能做出一副符合李姑娘心意的好诗才有些难,花的种类太多了,菊花,荷花,百合,月季等等等等...

思索了许久孙若虚打算以女人普遍都喜欢的百合花入题,百合代表高贵,圣洁。

孙若虚觉得用百合来咏美人十分恰当!当然这一切都是孙若虚自已为是,李姑娘到底喜欢什么他也不知道。

但是不妨碍他迷之自信都说到。

“李姑娘,在下已经作好诗词了请姑娘品鉴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

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

不知道这首“百合”如何。”

孙若虚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描摹了一帧诗意浓厚的百合图。由叶至花,由花到姿,百合花的叶子,花容清新、自然的感觉,具诱人之姿,如同在我们眼前展现百合花的真趣和神髓。

其诗作为一首咏物诗单单以描写百合的角度来看,堪称一绝!

李姑娘眼前一亮,果然文采非凡,可惜仅仅只是一首咏物诗。

“孙公子果然不负盛名!此诗将百合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小女佩服佩服!”

虽然说着佩服但是语气仍是平平淡淡没有一丝波动。

孙若虚面色不禁有些难看,发现李姑娘并没有对此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仅仅是例行公事办得夸奖。

这样一来孙若虚基本可以宣告结束了,看来没有抓住李姑娘的心理,没有选好题材,孙若虚心里暗暗想到这要精确的猜到李姑娘心理也太难了,不禁叹了口气,孙若虚对自己的这首咏物诗还是相当自信的,奈何奈何啊!

“不知道杨公子有什么高作哎呀,杨公子可否想好呀!”

李姑娘对孙若虚的百合诗不禁有些失望,才气是够了,可惜不会揣摩人心里。

杨宁仔细的想了一想,发现李姑娘好像有些不喜纯正的咏物诗,那自己就转换一下风格来个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杨宁觉得李姑娘灰溜溜的从都城长安来到冀州城,并且也不没有大操大办,而是悄悄的在晚上开业猜测到这位李姑娘在长安并不是过得很好,甚至有可能被打压被贬到这里。

既然这样杨宁觉得应该抄一首宋代郑思肖的寒菊,选定了题材杨宁自信的对着屏风后面的李姑娘说道。

“那就李姑娘欣赏一下在下的拙作,诗的名字就叫寒菊吧!”

随后就读了出来,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让你不禁被杨宁的朗读者吸引。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知道这一首寒梅能不能比较符合李姑娘的心意呢?”

杨宁作完这一首诗也有些期待的看着李姑娘,虽然这位李姑娘现在也没有露出过正脸,但是杨宁作为一个来自华夏异时空的炎黄子孙,也不禁期待能够用华夏的诗词歌赋来征服这个所谓的大越王朝,希望自己现在可以压孙若虚一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8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