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华西迷案

作者:谢改成 | 分类:历史架空 | 字数:0

《华西迷案》中部《道中还有道》第42章 …

书名:华西迷案 作者:谢改成 字数:0 更新时间:05-22 05:05

石长远一听陈得索问他对世界的未来有什么看法?便扭扭脖子,只听见‘咔嚓、咔嚓’一声。他娓娓道来:“当今世界,由于各国文化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不同,制度不同,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相继引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提出什么‘东西方文明冲突论’、‘世界秩序重建论’等观点。未来的世界往哪里去?我认为从人性需要的原理分析可以预知。

“从人性需要原理考察,纷纷扰扰的世界只不过是个人或集团利益之争,是人们在需要层次上的不同表现。世界变化是打破世界旧秩序重建新秩序的过程,是对个人或集团利益再平衡的过程。

“重建世界新秩序,需要建立科学的利益竞争体系,这是制度保障。怎么建立科学的利益竞争体系?我认为要围绕‘平衡欲望’这个中心展开。‘平衡欲望’就是既鼓励人有欲望追求,又要制约人的欲望过度膨胀。简单说就是‘平衡欲望’等于鼓励欲望和抑制欲望。鼓励和抑制不是割裂对立,而是对立统一。争到‘需要’的人就能生存发展,是强者;争不到的人可能灭亡,或成弱势。这就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

“人是有智慧的高级动物,当处于弱势的时候,为了生存,就结成伙伴,构成组织,形成合力同强者争抢对抗。这样弱势抱团成强势,与强者势均力敌,形成力量平衡。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用太极阴阳图诠释了平衡原理。认为平衡是双方或多方为生存发展保持力量对等的态势,是双方或多方既斗争,又合作的竞争关系,平衡是人性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这是社会发展规律。

‘平衡欲望’正契合中华民族‘和谐共生’、‘大一统’的文化信仰。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倡导各国人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个人利益,又强调依靠国家力量追求共同利益,践行“心相通,命相连,合作赢,共存亡,共发展,共繁荣”理念。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鼓励欲望’,崇尚资本,其本质是过度利己主义,这样导致个人或集团欲望无限度膨胀,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个人隐私权,财产权,民主自由权固化成西方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平衡欲望’和‘鼓励欲望’正是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核心矛盾。这种核心矛盾需要经过较长的较量、磨合、竞争、合作过程,但我预言,世界终归要用‘平衡欲望’理念逐步确立新秩序。

陈得索摆动一下钓鱼竿,问石长远:“为什么要用‘平衡欲望’理念确立世界新秩序?”

石长远耸耸肩,说出如下理由:“‘平衡欲望’是对人性需要规律的科学把控。它既鼓励人们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个人欲望,同时又制定平衡欲望的法度,抑制个人私欲过度膨胀。抑制不是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平抑少数人的穷奢极欲,给多数人营造合作共赢争取更大利益,并维护多数人利益的氛围。这样,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社会动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证明,中国曾有过的辉煌都是对‘平衡欲望’的科学运用,曾有过的落后和屈辱都是对‘平衡欲望’扭曲颠倒。

西方人有‘鼓励欲望’的优势和优越感。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后又受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进化论影响,这样激发了人的潜能,极大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了改变世界的三次产业和技术革命,在与大自然的决斗中似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成了世界文明的巨无霸。西方人获得了征服者的荣耀,认为自己是优等民族,所居地是文明中心,表现出“高傲、征服、好战、非敌即友,重利薄义”等思想行为。但是,他们却没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融合发展的“多元、包容、通合、辩证”思想理念和智慧。如果他们一旦接受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把人性欲望限定在一个区域内,或者划定红线不能触碰,那么,东西方就便于形成共识,确立未来世界‘平衡欲望体系’就无思想意识形态障碍了。遗憾的是,西方人自大傲慢的心态和固化的思想价值观,不愿接受中华民族适度、和谐、平衡、谦让的文化价值取向。这就给中国践行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带来机遇和挑战,中国既要以大国的样子独自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是多么艰巨复杂。但是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在艰难曲折中领导世界人民确立‘平衡欲望体系’,创造和平发展环境,赢得世界人民的敬重。因为我们有中华民族独有的先进文化为指导,有代表世界多数人利益的发展理念和责任担当,有遵循人性的规律,鼓励人性欲望适度发展,制约人性欲望过度膨胀的制度创新和实践。”

石长远一番理论入木三分。有高度,有深度。让陈得索、陈明陷于沉思,‘能不够’和‘小旋兜’似懂非懂,呆呆地站着......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您赞成石长远的观点吗?请留言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