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城郊外,山林中有一座古殿。
正值盛夏酷暑时分,殿中盘膝坐着一位身着道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后站着一位约莫十二三岁的青衣少年,有一搭没一搭的朝着老者摇着手中的芭蕉扇子。
“砰!”
只听到一声脆响,少年吃痛猛的一个机灵,高高跳起,身子向后倾斜,捂着额头连连后退。
“师父!您打我作甚?”
也许是少年动作过于夸张滑稽,老者被他逗得嘴角微微上扬,笑骂道。
“你这小滑头,我若再不点醒你,怕是被你这顽童用芭蕉扇打折半条命去?”
“嘿,师父您说哪的话,我这不是见这鬼天气甚是难耐,所以这力道才加重几分,我这还不是为了师父您找想吗?“
少年三步并作两步,笑呵呵的望老者身后一凑,边帮老者捏肩捶背边伏在老者耳边小声说着悄悄话。
“师父,今天一早,大师兄就独自一人下山去了。”
“此事我已知晓。”老者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唉,此事我心里也早有准备。“老者眼中满是惆怅。
”奉先今年也二十有二,他二年前便已经将我必身武学造诣参透。“
老者略作思考,随即豁然一笑:”却是老夫自己魔怔了,说来也是。老夫近百年来遍览天下群雄,武技一道,你师兄世间无出其二,如此天赋之人,又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也是。“
说到这里老者在少年的搀扶下站起身来,望着殿外那正冉冉升起的旭日。
却是长叹一声,只不过不知道是在叹少年那下山的师兄还是叹息自己的昏庸老迈。
”我们的时代落幕咯。“老者喃喃道。
”也是,练就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哪有在这荒山野岭陪我这老头子作古的道理。大丈夫,还是当以社稷为重才对啊~“
师父。
发觉老者神色有些落寞,少年忙凑上前:”这不还有我陪着师父您老人家吗?徒儿最听话了,徒儿那也不去,就陪着师傅您老人家过日子!“
没有去理会少年的亲近,老者将少年的手轻抚下肩。
往殿前踏出一步,背对着少年,太阳从殿外照在老者身下,留给少年一个隐隐泛着光的背影,不怒自威。
背对着少年一字一句郑重的说到。
”你也该下山去了。“
”为何?师父莫非是想赶徒儿走不成?“少年疑惑着看着老者,说完把头甩的和拨浪鼓一般。
”不去,我就在此地陪着师父,这里就是我家,我哪也不去。”
”傻孩子,师父有怎么赶你走?只不过是师父近日夜观天象,大汉国运逐渐衰微。“
”当今天下天灾连年不断,四方盗贼无数。东都洛阳,天子脚下。“
”本应该如同皓月一般帝星光亮却只如萤火一般。“
”师父,为何这般说,虽说近年来天灾频繁,单自光武复国,至今传世四百年之久,以我大汉的底蕴应该是无碍吧。”少年有些疑惑:”再说了师傅,我本就一介孤儿,无父无母,天生地养。皆靠师傅您一手将徒儿拉扯长大,这天下纷乱与我又有何关系?“
”混账!”老者转过身,双眼直视少年,眼神逐渐锐利,言语中也夹杂几分训斥:“此等无父无君的叛逆之言再不可言!“
”你并非孤儿,孤儿一事不过是让你掩人耳目,平平安安长大的幌子罢了!“
”事到如今,你如今长大了,我也没必要瞒你。“
”你本乃是汉章帝玄孙,先帝汉桓帝亲弟,渤海王刘悝幼子。“说罢老者也没去理会因为错愕而呆立在原地的少年,似乎是想到什么,目光和言语却是温和了下来,略微一顿。
老者对着少年娓娓道来。
”先灵帝即位,宦党横行,十常侍横行朝政,你父亲素来刚直。遂与那中常侍王甫结怨,熹平元年(172年)七月,你父亲被王甫那厮诬告谋反而入狱,不久后你父亲于狱中自杀,你家上下百余口亦遭宦党灭门。“
十二三岁本就是年少气盛,血气方刚之时,听到这里,少年瞬间从呆若木鸡变化成一头蛮牛一般双目赤红,嗤嗤的喘着粗气。
似乎要冲出殿去,南下洛阳手刃王甫一般,疯狂之态与之前的俊秀少年判若两人。
”灭族之恨,不共戴天!“
少年泪流满面,声音略带些与年龄不相干的沙哑与愤怒。尘封的记忆涌上心头。
抬头看向老者,少年眼神中带着几分祈求。
”师父!你告诉我,王甫那贼人如今尚可安在?“
老者没有理会少年的目光,悠悠一声长叹。
”老贼已于光和二年被司隶校尉阳球所杀。“
说完老者死死抓住少年少年双肩,巨大的力道将少年束缚在原地,声音却是一声哽咽,随后竟从浊眼中留下两条清泪下来。
”你道为师为何瞒你到今日,就是怕你年少无知鲁莽坏了性命,你可是渤海王一脉最后的血脉!当年曹嵩乔公并众群臣将你盗出送至我处学艺,如今一晃也是九年春秋尽去。你祖宗即是王族你亦是王族,朝廷危难之际,你又岂能袖手旁观乎?“
”羽儿!但如今天下却不是为那阉人埋怨之时!如今为师算到这天下即将大乱,正是你辈大展宏图之时,你师兄既已离开,你也需早做准备!“
老者抹去眼角泪珠,眼神突然锐利起来。
似乎是下定了某个决定,站起身将微微佝偻的身躯挺直,郑重的说到:”你父亲身前与曹乔相交甚密。当年事发,也是二人合力将你送到我处,事不宜迟,我写与你书信两封,你打点一下行李,你明早便出发去洛阳。“
说罢也不能少年回应,便头也不回的快步走出殿外。径直往书房而去。
这时,呆立在原地的少年方才回过神来。
就在这时,幼年血淋淋,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如走马灯一般开始从脑中闪过。
记忆中的那一幕幕浮现眼前,呼之欲出。少年痛苦的抓着脑袋。发出阵阵野兽般的低吼。
或许是站久了腿麻,少年回忆痛苦之时因腿软而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上。
也许是摔了一下,少年不再抓着自己的脑袋,神色逐渐冷静下来,但却没有急着的爬起来,十指扣住地面的青石板上,指甲剐蹭着地面,发出一阵阵尖锐的声响。
嘴中却还在不停喃喃自语这诸如”王甫,父亲。渤海王。司隶校尉。“等字眼。
又过了半晌,少年似是终于理清了头绪,小小的拳头握的发出一声声脆响,从牙缝从磨出几声怒意。
”当年凡沾我族人鲜血者,某刘羽在此立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说完,一拳挥向身旁大殿的梁柱,但听见一声轰鸣,大殿承重的梁柱上竟被这十二三岁的小孩打出一个拳印。
鲜血顺着拳印的缝隙中流出,但刘羽没有丝毫的反应。
麻木的收回拳头,也不在乎手上刚刚因为用力过猛而留下的伤口。刘羽走出殿外,直径向着自己厢房去了。
半响……
从转角闪出两个身影,定睛一看,这不就是先刘羽一步离开的老者吗?只不过他此时身旁还有一个鹤发的灰衣老人,两人径直走到刚刚刘羽挥拳的地方。齐齐点头。
”羽儿武技造诣当不逊色与奉先!甚至犹有过之啊。未来可期呀!未来可期。“灰衣老者说到:”如此,大汉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难!难!难!“老者却是一盆冷水泼了下来。
一连摇了三个头,转身正色对灰衣老者低声说到:”太平要术我已交于张角兄弟三人,时机已到,这头鹿已经脱离我们掌控,你说我们真的作对了么?“
”哼。“灰衣老者满不在乎的嗤之以鼻:”此三人志大而才疏,我料此三人获此至宝,三年必反!却不能成事,到头来,还是苦的我大汉百姓。“
”覆巢之下焉有安卵?“老者挥挥衣袖,转头对青衣老者看去:”大汉如今已是病入膏肓,若不下猛药济之,必死无疑。唯有行此险招,不破不立!“
青衣老者略微踌躇了一下,完全愁绪终究是化成一声长叹。
”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