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五州天星风云录

作者:黎小虎 | 分类:历史架空 | 字数:0

第三章 天都 夏朝

书名:五州天星风云录 作者:黎小虎 字数:3.9千字 更新时间:05-17 22:57

天都,并不是这片大陆最中心的位置,坐落在大陆西面的西州地区。

天都背靠峪岭山脉,峪岭山后是无尽的岭南森林,没人知道这片森林有多大,因为没有人进去能走到岭南森林的尽头,靠近峪岭山生活的人也只是在山的边缘地区活动。

从峪岭山中下来一条通天大河从天都正北横穿而过,直达云州,汇入东渤海,因为峪岭山上常年积雪,所以人们认为是峪岭山雪水所化成的这通天大河,又因为它从峪岭山到东渤海万里之遥,故称之为万里雪河。

天都东面,在西州与东州交接地区,有一座雄关,名叫真武关,是西州通往其它四州陆路的必经之地,此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天都在战时防守中原地区最有力的屏障。

相比于其他四州,西州并不富裕,曌朝开国皇帝曌明帝统一大陆五州(西州,东州,云州,陵州,祖州),建立曌朝,为了抵御整个大陆西北方草原各部族,把都城建立在西州,为的就是彰显曌朝守护整个大陆人民的决心.

英武不凡的曌明帝知道,大陆内部矛盾不管如何,西北方的外族才是整个大陆最强悍的敌人,他们没有怜悯之心,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杀戮和奴役,他们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是他们骨子里的狼性。

曌朝最后一个皇帝曌武帝,为人暴虐,杀害忠臣良将无数,荒淫无度,搞的大陆五州民怨沸腾,叛乱四起。

曌武28年,陵州业城总领事夏白洪与云州晋城总领事黎元丘联合起兵,反抗曌朝,夏白洪把长子夏延寿送到黎元丘军中,黎元丘把三子黎无畏,养子黎无休送去夏白洪军中,结下盟约,谁先入天都,谁为天下共主,五州各地,也是揭‖竿而起,纷纷响应。

曌武31年,曌武帝毫无预兆,突然暴毙,此时曌朝已是回天乏力,夏白洪率军走陆路攻真武关,黎元丘走水路,取天都以北,曌武帝的暴毙,让本就对曌武帝不满的真武关守将司寇南开关投降,夏白洪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直取天都。

黎元丘率军乘船走万里雪河,逆流而上,途经百丈湾时,遭到曌朝军队伏击,损失大半,黎元丘及长子黎无启战死,夏白洪长子夏延寿也死于乱军之中,亏得黎元丘次子黎无冉稳定军心,力挽狂澜,打败伏击军队,率军带着父亲兄长及夏白洪长子尸体来到天都,黎无启遵照父亲与夏白洪的约定,尊夏白洪为天下共主,称帝位,改国号夏,年号建昌,定都西州天都。

夏白洪称帝后,追封长子夏延寿为业王,封次子夏延济为太子,追封黎元丘为晋国公,黎无启为晋侯,封黎无冉为国尉,封黎无畏为讨逆大将军,协助太子荡平五州曌朝残余势力。其余有功之臣,大加封赏。

建昌1年,夏白洪称帝还不到一年,身染重病,急唤在外征战的太子夏延济回到天都,不久后驾崩。23岁的太子夏延济继位,改国号永安,追封夏白洪为夏文帝。

在国尉黎无冉等大臣的协助下,稳定朝纲,巩固国本,安定天下,永安2年,在外讨逆的黎无畏回到天都,夏延济不顾一些老臣反对,对和他夏家盟约一起起兵,并拥戴他夏家称帝的黎家兄弟,进行了跳跃式的封赏,封黎无冉为国相,黎无畏为护国大将军。

夏永安5年,蛰伏许久的西北部族,趁夏朝刚统一,率领30万骑兵,扫荡边城,大有南下天都之意。边关告急,夏延济派黎无畏率领20万将士支援卫城,黎无畏率领他的四营统领及四营将士,巧用离间计,杀的西北部族逃进乌那拉古山脉,这双方才罢兵。

夏延济看了边关捷报大喜,封黎无畏为黎侯,令黎无畏镇守卫城。

永安10年,夏延济又加封远在卫城镇守,劳苦功高的黎无畏为黎王,诸多大臣反对,夏延济却说道,黎王乃朕兄弟,是为朕之夏朝镇守边疆,守护我朝五州百姓之安泰,封王有何不可,众人皆无话可说。

黎无畏听闻皇上的话,感动万分,这位与他曾经同生共死,纵横沙场的皇上,对自己无比的信任,更加坚定了他守护夏朝,守护五州的信心。

西州虽然不及其他四州,但天都毕竟是经历了两个皇朝的都城,也是繁华之至,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街道两旁也是店铺林立,酒楼,绸缎庄,赌场,青楼,五州的稀有货物,吃穿玩乐,这里应有尽有。

天都的中心,一座巍峨的宫殿拔地而起,云州特有的红漆粉刷的宫墙,祖州的金陶石烧制的瓦片,金丝楠木的宫殿大门,让这座皇家宫殿看起来庄严无比,宫门前守卫,手持长戈,穿金甲,带金盔,腰间挎一把方头腰刀,让人不敢冒犯皇家的威严。

皇宫大殿之上,夏延济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身披龙袍,头戴金冠,虽已不带兵多年,少了几分战场杀气,却已是10分的帝王之气,让人不敢与之直视。

“国相大人,朕听说黎王又得一子?”夏延济问黎无冉道。

黎无冉向大殿中心迈了一步躬身答道:“陛下,我弟确在前些时日喜得第四子。”

“好啊,黎家忠勇,这些年,我夏朝在爱卿的辅佐下,朝气蓬勃,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百姓富足。黎王为朕镇守西北,保我夏朝国泰民安。你兄弟二人乃是朕的兄弟,朕的左膀右臂。”夏延济夸赞起黎家兄弟来。

太宰姜奎,眼神冷峻,用谁都听不见的声音冷哼了一声。他身为太宰,也是开国注臣,又与黎无冉的国相平级,还身为皇上岳父,自然很不服气,这么多年,姜家始终被黎家压过一头。

想当初,姜家也是陵州大族,姜奎乃是陵州彭城总领事,夏白洪为了得到姜家的支持,选择了联姻,姜奎将的女儿嫁给夏白洪还未娶妻的二子夏延济,夏延济继位之后,姜飞羽自然成了皇后,姜奎也成了国丈,这些年已身居高位,为当朝太宰,在朝廷中也是树大根深。

姜奎的长子姜杰回到陵州,继承父亲彭城总领事之职,小儿子姜跃,不愿做官,仗着姐姐是皇后,父亲是太宰加国丈,在天都为所欲为,极为放肆,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臣们自然也不多说。

夏延济不用看就知道某些人的脸色和眼神,但他还是笑着说:“当然,也离不开太宰大人,及诸位大臣的鼎力相助,使我夏朝安定。”

“吾皇圣明,吾皇圣明。”众大臣跪拜齐声喝道。

“黎国相,代朕拟旨,黎王喜得贵子,特赐御酒百坛,云锦百匹,命长史费恩满月之前送到卫城,代朕祝贺黎王,以示朕体恤忠臣之心。”

“臣代臣弟谢陛下隆恩。”黎无冉叩拜道。

夜里,太宰府中,姜奎正在书房训斥惹了祸的小儿子姜跃,忽听管家来报:“老爷,费长史来访。”

“请费长史去前厅,我就来。”姜奎说完,对着姜跃,又是一顿臭骂,正准备走,却又回过头来,指着姜跃道:“早晚被你这逆子害死,给我跪在书房。”

姜奎走进前厅,费恩见姜奎到了,立刻起身拱手道:“太宰大人,深夜造访,打扰大人了。”

“无妨,无妨,费长史深夜来此,有何事啊?”姜奎摆一摆手,示意费恩坐下说。

“今日皇上让我去卫城,特来询问太宰大人,有什么要吩咐的吗?”费恩说着看向姜奎。

“既是皇上让去,照皇上旨意,去便是了,我无甚吩咐。”

“太宰大人,您乃是开国功臣,当今皇上的岳丈,这黎家在内一个国相,在外一个王爷,势力之大,已是我朝之最,偏偏陛下放心,不防着他黎家,反而封赏不断,这样下去,这朝堂上,恐怕…”费恩今日在朝堂上便看到了姜奎的神情,不紧不慢,也不拐弯抹角,话说一半,试探性的停了下来。

姜奎也没说话,一手背后,一手摸着他那一寸长的胡子,在厅中来回踱步,良久,姜奎停了下来,嘴里冷哼一声道:“哼,他黎家势大又如何,我姜家也不惧他。”

费恩想了想又说道:“太宰大人,我知大人家世显赫,您女儿又贵为当今皇后,可您的外孙只有一个,但皇上的儿子却不止一个,尹贵妃也为皇上诞下龙子,而且现在又怀有身孕。”

费恩顿了顿又说道:“况且,这尹家乃是云州世家大族,与黎家乃是世交,尹峰毅现又是云州平城总领事。皇上现在年富力强,没有立太子之位,说句大不敬的话,可万一皇上那天……这尹家与黎家里外联合……这皇位嘛……就不好说了,您姜家的地位也就…..”

姜奎顿时心里咯噔一下,眼中一抹寒芒闪过,这费恩真是说到他的心坎里了,一直以来自己从未这么长远的想过这个问题,费恩的话让他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过了一会,姜奎对费恩道:“费大人,劳您费心了,此次前去卫城,摸一摸黎王在卫城的底。”姜奎想了想又说道:”费大人,以后但有用得着的地方,你尽管开口便是。”姜奎知道,无利不起早,谁会没事来给自己说这些见不得光的话呢。所以给费恩一个实实在在的许诺。

费恩也是聪明人,见姜奎提前允诺,高兴的道:“那就多谢太宰大人了。时候不早了,下官就先告退了。”

费恩走后,姜奎一个人边走边想来到书房,看见那已经没人了的书房,气的大骂,兔崽子,怎么生了这么废物个儿子,转念一想,还好杰儿让我放心。

第二天,费恩接了圣旨,带着贺礼,急匆匆的出了城,这卫城距天都千里之遥,皇上要求他在那小孩满月前送到,十几日,他得马不停蹄的才能赶到,他一刻也不敢耽误。

卫城黎王府,距离四王子降生已经过去十几日了,谁也没有把那天的电闪雷鸣,天降大雨与小王子的降生联系到一起。

每日,只要老大老二从军营里回来,就来看这个小‖弟弟,黎王与王妃多年的教导,让他们兄弟关系亲密友爱,如今,他们都很高兴又有了个小弟。

几个哥哥时不时的逗着黎正天,黎正天咿咿呀呀的说着,哥哥们以为弟弟开心,就不停的逗着他玩。

而此时黎正天的心里却是:“走开,娘|的,我比你们大的多了,几个毛孩子,竟然在这逗我玩。”

可是他又不会说话,只能咿咿呀呀的,几个哥哥就逗的更欢了…

“清影,这次的满月酒,我们就不办那么隆重了,就请军营那几个兄弟,还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就行了,你看可以吗?黎王试探性的问道,但凡不牵扯军队的事情,黎王都会征求王妃的意见。

“行啊,王爷不想大办,我们就在家小小的庆祝一下就行了。”王妃看了一下围着四王子的几个儿子,温情的说:“只要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就好。”

黎王握住王妃的手,说道:“放心吧,清影,有我在呢。”

正泰听见了父王和母妃的对话,转过身来说:“父王,母妃,你们放心,我已经长大了,我会保护父王母妃和弟弟们的。”

“我也会保护你们。”

“我也会。”老二老三也抢着说道。

黎王与王妃看着他们养育的这几个儿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4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