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记事之日起,人类便从来没有停止过仰望天空,人们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飞向那充满蓝天云朵和璀璨星云的空间,触摸那遥不可及的神秘之域。岁月在时间的长河中悄然离去,我们的文明终于在20世纪的喧嚣中达到了头顶的上方,那曾经不为人知的黑暗和光明如今也家喻户晓,我们也终将在混沌的无尽中抵达那更深的彼岸。
2020年,一群来自东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核聚变装置上成功实现了长时间运行和有效的能源输出,突破了材料、工艺、设计上的限制。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这个核聚变装置源源不断的向外界输送着能源,这个消息顿时让世界为之一振,世界将从此开始改变。
2025年,经过很多国家的购买、合作和生产,核聚变装置逐渐开始成为各国能源发展上的替代和首选,地球的环境也将开始变得更加清洁,能源上的松解让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也更加美好。
2030年,人类在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兴盛时期在月球建立了第一个联合性质的永久性基地,它将作为今后各国联合探索与开发月球的人员集结、训练、居住和物资储存、转运的场所。在全球直播中,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宛如节庆日一般。从此,每个月都有人员和物资在源源不断的去往月球,一年后它从最初的几十平米的基地扩展到了一个足球场般大的如同小镇的设施,停机坪,能源储备区,仓库,居住区,餐厅,健身房,娱乐区,科研处,各种各样的环境和设备应有尽有。应基地位于风暴洋平原,因此基地名为风暴城。
2031年,在基地良好运作一年后,一颗直径一公里的小行星打破了人们的美梦,它从宇宙的深处径直冲向了地球,虽然在离北半球还有好几百公里的时刻分别被几个国家改进的洲际导弹击中了,但是它没有被完全摧毁,它分裂后的几个百米级碎片还是击中了南半球数个国家,这成为人类现代史上史无前例的大灾难。这场冲击不仅摧毁了那些国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数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是影响到整个星球的事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动荡中停滞了下来。
2045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从那场灾难中重新站了起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又开始逐渐恢复气色,在这些年里一些国家在月球的雨海、澄海、静海等平原地区相继建立了它们的月球基地,这片灰色的土地上逐渐变得热闹了起来。这一年经过改革后的联合国实力大增,人员、物资以及资金变得越来越充沛了,在这些年里,联合国为当初首先遭遇冲击的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医疗和生活保障,并且在基础设施重建上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南半球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在这场灾难中受到最大的打击,撞击的陨石碎片不仅引起了那个地区强烈的地震,破坏了多座城市,而且造成了一座核电站的永久性破坏,这一系列事件使得那片大陆变得几乎不可生存,于是那片陆地上剩余的人类全部撤离了,该区域也将处于联合国管辖,和其他遭遇碎片打击的国度一样。
2050年,人类在月球上有了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作为通讯,补给和中转站后向火星进发了,那年12月,第一个火星联合基地在伊希斯平原建立了。那颗令人着迷的火色星球如今终于迎来了人类的脚印,地球人对宇宙探索的热情进一步被这个消息所激发,连着好几天,各个国度的人民都沉浸在这喜悦当中。
2065年,月球和火星都已经有了一些良好运作的基地,上面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也有来自联合国的成员,她们探索、研究、测量、规划为今后月球和火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人类在月球和火星周围轨道上布置了大量不同功能的卫星,为往后的规模化开发和殖民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年,来自联合国、地球的企业联盟和一些国家的大型空间站在地球不同轨道上开始有了雏形,它们的目标是为后续的宇宙探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各类支持。
2070年,首个应用于太空航行的核聚变引擎被发明了出来,之后开始运用于各国的太空飞船上。这种引擎非常强大和高效,可以让飞船长时间的在深空中保持较高的加速度,因此,太空飞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太阳系地点。在之后的时间里,很多运用这种引擎的太空飞船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飞船的设计使得成员可以在较高加速度的飞船环境中自由移动,就像是在地球上一样。
2085年,由于超凡的聚变引擎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和太空领域相关工业的技术成熟和成本控制。人类越来越频繁地穿梭在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之间,各种物资,人员,资金也在不停的朝太空事业中砸去。去太空,去月球,去火星近乎成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平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