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余晖西落

作者:故暮 | 分类:军事战争 | 字数:0

第一章 乱世安生

书名:余晖西落 作者:故暮 字数:1.7千字 更新时间:05-16 05:42

提起我的家庭,当时在江苏还算富裕,比起很多还在为柴米油盐奔波的人来说,我可以算是个“公子哥”,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这个“公子哥”成年后参军为了所谓的“理想”差点命丧沙场。

于“今”已去四年,这四年部队生活,彻底让我脱胎换骨,比起年少时的无知狂妄,此时因伤病被迫回家养伤的我,更多的是心酸无奈。

父母在这动荡的世道也苍老了许多,考虑到我是家里独生子,参军前他们极力阻拦,迫于我的执拗和诸多大道理,父母默许了,只是离家前百般叮嘱,我转身后也不知他们流了多少眼泪。

在医院休养也三月有余,腹部的枪伤和胃病也好得差不多,在与医院商议后决定出院。

“回家了要好好休息,伤筋动骨还一百天呢,何况你这更严重!”也许是母亲知道我闲不住,特地在出院前又啰嗦道。

“妈,你看,我这已经完全康复了,这段时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一边说一边扭动身体,父亲瞅了一眼随即说道:“好了就回家,医院这股气味儿我是一天也不想再闻了!”

“又没人逼着让你来,怎么?照顾儿子你还嫌这嫌那的!”母亲喝道,一改刚才的温柔,显得有些恼怒一样。

父亲虽然平时不咋说话,而且整个人表现得好像很冷淡,但对母亲可谓是言听计从,母亲也像是有恃无恐,在外人看来他们常有不合,可我知道他们的感情比那磐石还坚固。

“我不是那个意思。”父亲似乎没有一点情绪波动,平和地回道。

“好了爸妈,咱回家有的是时间唠。”

回家数天后。

在母亲悉心地照料下,我的体魄已恢复到可以随意穿行大街小巷。

按理说,我身体恢复后应当继续服兵役,在我准备前往之前的部队时,母亲极力阻拦,甚至以死相逼,可能是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父亲这次没有说话,在自我的“小家”和无数民众的“大家”中做出选择是真的艰难,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前方战事如火如荼,我蜷缩在家中逃避现实实在难以心安!可这几年在生死边缘徘徊也实在让我有些疲惫。

正犹豫不决,父亲还是没忍住发话了“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如果你真的想好了,我没意见。”

“你没意见?你这是要他去送死!是不是战场少了他一个就不行了?儿子这次能死里逃生,下次呢?”母亲眼泪夺目而出,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她的担忧和恐惧。

“我不懂什么家国情怀,可我儿子比起好多人也算是为国献了一份力,非得死在战场上才算报国吗?”母亲掩泪啜泣不已,声音摇摇欲坠。

父亲一如既往地沉默,也许是受母亲的感染,也许是自己确实厌倦了枪林弹雨、烽烟炮火,这次我选择了逃避。事实上,我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虽然故作强壮,但对于战场厮杀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告知母亲我选择留下后,她欣慰不已,倒不是说她不懂什么保家卫国的大义,比起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动不动就为国捐躯的伪君子,她更想自己儿子能平平安安,哪怕庸碌无为,也好过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可我不是救世主。

后来回想,若是我战死沙场可能才是最好的结局了,也不至于悔恨余生。

世事不可追,过去无可改变!

虽然不能以血肉之躯为国拼搏奉献,但在精神上我一刻没有离开那一道道死亡之线。我总得找点事做,于是我将我参军生涯中的见闻付诸笔墨,让更多麻木的群众能站起来做个有尊严、有灵魂的人,不至于连身处的世道发生了什么到死都不知道。

随后几个月,我的奋笔疾书终于有了些许成果,被一些报社刊登出来,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反响平平),似乎除了一些青年有些激愤外,大部分群众甚至表现冷漠、毫无关心,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情绪低落的原因,随着战事连连,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试问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又如何能考虑民族尊严、家国情怀,生存下去就已花光了他们的全部气力。

我知道自己救不了他们,况且将来可能也自身难保,我开始不再着墨渲染紧张气氛,而是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记录寻常生活来反应现实,以小说的形式救赎我快死去的心。

父母知道我不会再去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愁容也渐渐消失,不过对于众多同胞的遇难,他们时常暗自神伤。我告诉他们,我准备去外婆家散散心,顺便找些素材,以为我笔下的故事增添一些真实性。

母亲一开始特别想和我一起去,后来因为一些琐事放弃了这个想法,让我替她向外婆问好。

如果说去外婆家之前我活的浑浑噩噩,那之后我才是真的痛不欲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1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