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四十而不惑

作者:枫韵文史 | 分类:现代都市 | 字数:0

第2章鱼跃龙门

书名:四十而不惑 作者:枫韵文史 字数:1.1千字 更新时间:05-18 12:50

01年的秋天,秋老虎的余威还没散去。也许过不了多久,一场场的秋雨将会让这个炎热的季节褪去它火热的激情。

家里的水稻已经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在清晨的阳光朝雾中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对晨曦来说,不仅是一年春耕秋获的收获,更是他走出大山,鱼跃龙门的收获,或许还有更多。

几天前,晨曦从乡里老邮递员的苍老的手中接过了那张沉甸甸的通知书。这是他十三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很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是十三年呢,因为就在去年,晨曦就参加过一次高考了,在父亲哀叹的语气中,晨曦收拾好行李回到母校开始了他对人生第一次的抗争。

天道酬勤,这不仅仅是上天对勤奋人的鼓励还是对有坚强意志力人的一种奖励。

TJ那是处于北方的一座古老的城市,更是拱卫首都的卫星城市,更是她,那个让他魂牵梦绕女神所在的城市。也许,通知书不仅仅是向他打开龙门的船票,更是爱情的邀请函。

父子俩穿上了旧衣服,拿起了镰刀,扛上了半桶向那稻田走去,他们要在上学之前把家里的水稻先收回家去,这也许是晨曦最后一次帮家里干农活了,毕竟以后的暑假,他就算不为来年的学费考虑也要为着上学的生活费绞尽脑汁了。

90后的孩子永远不会知道在农村还有一个叫半桶的收水稻工具。那是一个古老传统的收获工具,几块木板做成船一样,手握稻束,用腰力和臂力的配合将一颗颗爆满的稻谷敲打在桶里。在脱粒机出现以前这一直是农村的主要工具。

三天,烈日将皮肤晒得黝黑,水稻叶将手臂剌下数不清的伤口,就连腰也仿佛不再属于自己。

晨曦想不明白,为什么,祖祖辈子能够甘之若饴的在这黄土之上年复一年的劳作着,只为了了一年能收获千把斤的水稻,只为了一年的温饱。如果把这些水稻全部换成RMB也不过几百元钱,还要除去种子,肥料。这也许许也是为什么一代一代的农民都告诫后辈,要走出大山,跨越龙门吧。

收拾完最后一袋水稻,望着远处的余晖,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初秋清晨五点钟,望着收拾得满满当当的行李,换洗的衣服,路上吃的东西,还有母亲特意准备的家乡的泥土(据说可以克服水土不服),突然想起孟郊那首诗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望着母亲头上的几许白发,突然间感觉她苍老了不少。雏鸟终有展翅日,何时跪哺养育恩?此刻心中难免有几分不舍和惆怅。

晨星点点,秋风习习,四野寂静。家的灯光在黎明的夜色中渐渐模糊,同时模糊的还有母亲的身影。

父亲替我背着行李,两人默默的走在乡村的土路上,像大多男人一样,父亲极少言语,也很少严词厉语的管教我们。

印象中父亲最严厉的一次打我还是在6岁那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29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