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卫梁

作者:月隐晓星沉 | 分类:历史架空 | 字数:0

第1章盛会

书名:卫梁 作者:月隐晓星沉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05-17 23:02

八月十五是中原王朝梁国的建国大庆日,即梁开国皇帝太祖武帝朱坒受禅改元的日子,又是传统的中秋节,历代梁国皇帝都会在这天举行盛典,祭祖、接受番邦诸国的朝贺、并在皇宫大宴群臣。

自孝武帝朱浚登基后,鉴于他的生辰也是八月十五,国庆和君辰同至,加上梁国正直太平盛世,民殷国富,府库充盈,向来用度铺张的朱浚自然免不得借此大操大办,他继位第六年即下诏:

免去番邦各国进贡的那些他根本看不上的“奇珍异宝”,仅仅要求他们使节持贺书按时到梁国朝贺就行。

大肆发放节日奖金和抚恤老人,全国官员在八月多领一个月俸禄,边疆地区多领两个月。

全国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这一天可向官府领取一百文钱。

全国当年收成最不好的三个州免除这一年的赋税。

在八月十五当晚邀请全国的文人雅客,风流名士共聚皇宫揽月楼楼顶的邀月殿。

举杯共赏明月的同时,举办诗文大会,大会获奖者有重赏。

梁孝武帝乾兴六年八月十五,京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四面城门楼上赤旗招展。

城内各大街道熙熙攘攘,商铺、酒肆、赌馆、客栈生意火爆。

猜灯谜,投壶,杂技等民间庆祝活动层出不穷,路上人流攒动,往来之人络绎不绝。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皇家举办的那一年一度的赏月诗文大会。

彼时,群英齐聚揽月楼,各个怀抱利器,一展雄才。

简直就是一场诗文盛宴。

有诗云:“酒绿灯红赏魁花,台城夜色不足夸。且看一年中秋日,繁华深处在皇家。”(台城即京城)

揽月楼位于皇宫正北的御兴园内,耗时三年,花费黄金数万两,于乾兴五年五月建成。

其底部呈正八边形,周长有足足有三十丈,楼体呈宝塔形,高十丈,共九层楼。

底部用南疆的大理石砌成,整个塔体利用榫卯结构,共由大小梁木八千一百五十根契合而成,用琉璃瓦一万五千多片。

楼中间为螺旋梯,每层楼四周都由半丈宽的阳台围成,内部还有皇帝收藏的各代名家的书法字画和历年番邦进贡的奇珍异宝,满满的一楼。

顶部邀月殿一半露天作为赏月的阳台,可容纳百余人。

当天,揽月楼周围的雕栏玉柱统统都冲洗得一尘不染,蹭蹭发亮,整个揽月楼的每一块木头都重新上了朱漆,每一片琉璃瓦都重新捡换,所有楼层的灯笼全部换大了一倍。

夜幕降临时,只见那揽月楼上灯火通明,光亮如昼,一时间令人分不清白天黑夜。

酉时初刻,赏月诗词大会即将开始,参加人员也陆陆续续登楼入座。

参加此次赏月诗文大会的人员有朝廷九卿以上的文武官员,各州郡推选上来文人仕子,还有皇帝、皇后、徐贵妃,冯美人及诸位皇子。

邀月殿上皇帝朱浚坐北朝南位于殿上最北端,皇后西侧独坐,徐妃,冯贵人东侧分席而坐。

殿中东西侧皇子、宗室大臣及九卿以上文武官员分三列,每列五席,按照官位等级次序由近及远列座。

文人仕子则就坐与大殿南端的露台上,也分为三列,每列六席。

每席均置一桌案,案上各种珍馐佳肴一应俱全,耗资甚巨。

待皇帝朱浚和众人皆入座完毕,尚书令冯襄示意执礼内侍官宣布大会开始。

随即各种宫廷打击乐器开奏,纷扰之音响彻皇宫内外,直冲云霄。

这种大型**,必然少不了笙歌艳舞。

接着便是一群体态轻盈,玉臂纤腰的歌姬徐徐舞荡着薄袖露脐短衫鱼贯而出。

在殿上排成数列,足足有二十余人,个个风姿绰约,凹凸有致,舞姿也是飘然若风,全身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尽情地勾引着那些庸俗的灵魂。

把在场的不少人看得眼冒淫光,垂涎欲滴。

只有殿上的一后二妃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略显尴尬。

皇帝朱浚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只随波逐流地沉浸了片刻便清醒过来。

“咳!咳!”皇帝朱浚不想把赏月大会搞成观舞大会,便捂嘴大声咳了两声。

司空沈翥心领神会,急忙挥手让舞姬们都退下,他已经猜到皇帝看不下去了。

朱浚由此起身举杯道:“今夜举国圣贤俱至,满朝文武咸集,值此良辰美景,朕意与众卿家共同举杯,邀月共庆我大梁建国四十年!干!”

言罢,朱浚将酒杯举过头顶,对着头顶的大月亮一饮而尽。

众人闻言,也将面前桌案上的斟满酒的酒杯举起,附和一声“干!”后,引颈狂饮,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孝武帝见状,龙颜大悦。

又坐下继续说道:“朕不才,御极六年有余,虽与国同生,但于国家既无开疆拓土之功,又无定国安邦之绩,如今四海升平,国富民丰,不唯依先祖定鼎九州之基,亦赖众卿家匡秉社稷之劳,朕欣慰之至!”

说完,朱浚随即起身端着盛着半杯酒的酒杯朝殿下走去。

边走边道:“朕前日曾说过,今夜为朕庆寿事小,庆我大梁社稷永固事大,故,今夜的赏月诗文大会,主题乃赏月,乃是为我大梁子民祈求功德,绝不允许有为朕祝寿的言辞出现,违者重罚。还望众卿家明白。”

众人面面相觑,茫然而又机械地点了点头。一齐答道:“诺!”

朱浚重新回到座位,看了一眼东侧前排的尚书令冯襄,冯襄会心地点了一下头,起身到大殿中央向众人宣布了比赛规则和内容。

主要内容是以月亮为题,半注香内作一首诗或者文章,由百官担任评委进行投票。

获得票数最多两首作品,进入第二轮讨论环节,需考官团晋陵王朱澈、司空沈翥和尚书令冯襄裁定。

最终胜负还要报皇帝钦点。

规则宣读完毕,冯襄命人将殿中央早已布置好的,用于计时的半注香点燃,随即宣布第一轮比赛开始。

众参与者应声开始作答。

皇帝朱浚则吩咐左右后妃和台下百官尽情享用各自案前的美酒佳肴,静候文人雅客们的佳音。

只见众才子里面,有人思如泉涌,奋笔疾书,笔下如有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也有人不紧不慢,先观察月亮和四周一番,双手托腮认真思忖,然后下笔如涓涓细水,从容有致。

还有人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仿佛笔下生钉,踟蹰不前。

更有甚者干脆放弃比赛,依然肆无忌惮地大口喝酒吃肉起来。

真是鱼龙混杂,其才真假莫辩。

殿中酒过三巡,半注香也应时而止。

冯襄依旧不紧不慢地走到大殿中央朝参赛者们宣到:“时辰到!诸位请收笔。”

左右宫人随即收取了众人的答卷,呈到主评判官,司空沈翥案上。

沈翥接过答卷,清点了份数,起身向皇帝禀报到:

“陛下,收到答卷:诗十份,文五份,共计十五份。”

“你们按规矩接着评,朕听着就行”

皇帝不屑一顾地敷衍了沈翥,继续喝酒。

得到皇帝批准后,沈翥便按规则开始逐一读卷。

中书监翟胤负责计票。

第一份答卷是一首诗。

其诗云:“月照台城夜,殿阁著银妆。登楼醉佳酿,抬首沐流光。盛德天子赐,鸿行百姓彰。嫦娥如闻此,还应恋凡乡。”

还未等沈翥念完,殿中就响起了阵阵叫好声。

朱浚平时也喜爱诗文,应声赞叹道:“好!登楼醉佳酿,抬首沐流光。真是好句,情景交融!只是不知是哪位才子的佳作?”

副考官冯襄快速答道:“回禀陛下,依比赛规则,参赛者姓名已用数位代之,封入密盒之中,待所有答卷评判完毕,方能启封。还请陛下稍安!”

“陛下!嫦娥如闻此,还应恋凡乡。这两句臣认为也很有独到的一面。幸甚!”

酒足饭饱的晋陵王朱澈也随声附和道。

果不其然,此文得票二十五,殿中文武一共就二十九张票,翟胤念完得票数,四座皆惊叹不已。

沈翥继续念:“第十数位,中秋赋,天心月。遥似白银盘。皎皎兮若深秋之玉霜,惨惨兮若夜阑之孤烛。天无涯兮月有时,人无久兮事有终......”

“第八数位,中秋月,十五中秋夜,玉镜上青霄。......”

“......”

就这样,评判持续进行着。

在觉得比较不错的诗文时,皇帝朱浚会毫无保留的进行夸赞。

对自己认为水平不高的诗文也毫不客气的进行点评。

文武百官亦是见风使舵,大都随声附和。

不知不觉就只剩到最后三份答卷了。沈翥继续念道:“第十八数位,登楼有感,如银如水泄苍穹,举杯揽月入喉中。为谢君王惜才举,上马挥戈破虏戎!”

“陛下!好诗啊!”

“陛下,此乃上乘的佳作啊!”

“陛下!这必是第一啊......”

这下殿中啧啧称奇之音不绝如缕。

就连一直一直默不作声的太子朱成栋都忍不住称赞:“举杯揽月入喉中,父皇,此诗深有意境,儿臣甚是佩服!”

“哈哈哈!”朱浚也觉得大家说的有理,直接大声笑了出来。

继而笑着说道:“朕也觉得很好!朕一会要好好看看这位才子的庐山真面目!”

沈翥继续。

“第五数位,中秋写怀,碧天澈如水未洗,玉魄明如日正高。应是天宫飞来明镜,映出山河倒映;欲问吴刚寂寞何如,直道寒宫影疏。阆苑琼楼,此生已住够;海角天涯,何处不为家。醉跨绝尘涉八极,做个人间快活人。登高必醉卧,宴饮辄狂诗!”

未等沈翥念完,赞叹声又是此起彼伏,拍手称快者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沈翥念完这首诗后,自己都忍不住夸了起来:“醉跨绝尘涉八极,做个人间快活人!陛下!臣想除了淡薄名利的世外高士!还有谁能写出如此快意人生的佳句来!”

“是啊!好一个‘醉跨绝尘涉八极,做个人间快活人’!朕今天真是大饱耳福!待会朕要重赏。”

说完,朱浚看了看左右两边的皇后和两位妃子。

她们自然也识趣地端起酒杯,由皇后作为后宫代表向皇帝祝贺道:

“陛下!才子们文采斐然,所作深得圣心,实属大梁之幸,陛下之福啊!臣妾恭祝陛下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祝陛下龙体康健!万寿无疆!”台下众文武自然闻声而动,举杯一齐贺道。

投票结果自然在意料之中,这首《中秋写怀》跟前一首《登楼有感》一样,计得满票二十九票,唱票完毕,又引起了殿中一阵赞叹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2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