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冬的傍晚,满头大汗的小伙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急急忙忙的走在乡间小路上,当看到远处山上的一户农家院子时嘴角露出了微笑便加快了步伐,还没走到小院就喊了起来:妈,快开门!房门打开走出一位穿着朴素面容慈祥的老人,老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小伙子把怀里的婴儿交到老人手里简单说了一句:妈,这是三哥的儿子,嫂子还在山城医院住着的,部队今晚出发我得走了,这一走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回来了,您保重身体!说完就转身一阵小跑消失在暮色中,老人看着儿子远去的身影还没来得及说话,眼角泛起了泪光。低下头仔细打量着怀里的婴儿,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转身抱着婴儿进了院子里。
怀里的婴儿就是我,慈祥的老人是我的奶奶,送我回来的是我四爸,也就是我奶奶的四儿子,奶奶一共生育了五个子女,我大姨、伯伯、我爸、四爸、五姨。(我这五位长辈后来也发生了很多有趣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后续我会细细道来。)
我奶奶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年轻的时候被我爷爷看上在一起后把她名下的土地给了我爷爷,便在亲戚反对的情况下结婚了。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我老家在山上而且只有一户人家,那是因为我爷爷不是本地人,爷爷小时候父亲去世的比较早,他从小一个人在当地小县城里瞎混,后来靠赌博挣了一点小钱就和我奶奶结了婚,我奶奶家是大姓有很多亲戚,由于我爷爷是外姓,奶奶家的亲戚就排挤他们,所以我爷爷就带着我奶奶离开了原来奶奶居住的陈家大院,找了一个三面环山前面有池塘的风水宝地修建了一间小茅草屋。修建好屋子后不知道怎么的,我爷爷居然在县城一个中学当上了伙食团团长而且还混了一个编制,至于我是怎么知道有编制的是因为后来我爷爷退休后有退休工资,而且我大姨还去接了爷爷的编制成为了一名教师,不知道那个年代是怎么操作的,放在今天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我爷爷在县城中学混了个伙食团团长之后就在老家修了一个猪圈买了一头母猪产仔,每天把伙食团倒掉的潲水残羹剩菜收集在大桶里,晚上我奶奶去学校挑回乡下老家用来喂猪,从县城学校到乡下老家走路的话估计单程两个小时往返四个小时,肩上担着沉重的潲水可奶奶心里是开心的,从最开始的一头猪发展到后来很多,也算是走上了小康之路。具体多少我记不清楚了反正从我记事起家里至少五六头猪,那时候已经过去好几十年,奶奶也年迈了。
奶奶除了每天往返学校担潲水回来喂猪之外还要种地,老家后面有一座山之前是荒地后来被奶奶开荒出来成了耕地,这下好了,猪有了地有了,只要勤奋努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